1 COGNOS 的使用 1.1 模型定义 1, 打开Frame Manager 程序,如下图: 2, 新建一个项目,建完后,打开该项目,如下图: 3,在界面左边中选择“Packages”,然后单击右键新建一个包。按照提示一步步做,其中有一步是从数据库的表选所要用到的表,打勾为选用。 4,点击”Diagram”显示表,但表之间还没有建立联接关系,通过建立各表关系后如下图 5,然后将该包发布,点击右键该包选择“Publish Package”将其发布。 1.2 模型的物理和逻辑定义 1, 模型定义的规范:将模型分为 2 个部分,分别为物理层和逻辑层,物理层为从数据源引入表的物理定义和连接关系,逻辑层为业务视角下的逻辑定义。 2, 物理层的建立:根据数据分析,设计模型中需创建的物理表,以便尽可能的提高查询语句的运行效率(比较理想的结构是星形结构,一个中间表和多个物理维表)。在根名字空间(和数据源同名)下,建立一个名为物理层的目录,在物理层文件夹下执行 Run Metedate Wizard 将数据源中相关的物理表引入这个目录,然后将这些表建立连接关系,建议不要有 Orphan 表。如下图: 3, 逻辑层的定义:在根名字空间下,建立一个名为逻辑层的目录,在逻辑层文件夹下生成 Query Subject,Query Subject 的字段都是根据业务逻辑从物理层从引入,建议字段名都为中文。逻辑层中的表为事实表和维表的结构,在事实表中包含维度的编码值和指标的值,维表中包括每个维度上编码值和其名称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根据需要建立 Regular Dimension(3.4 说明),在逻辑层中不要建立逻辑表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4, 物理层和逻辑层的建立是灵活的,上面说的只是简单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名字空间,不同的名字空间定义不同的物理层和逻辑层。 1.3 模型设计的一些技术要点 1 , 首先要了解数据库表的定义和业务需求,以便将报表设计所关联的物理表引入到物理层中。 2 , 在物理层建立关系要清楚了解表中KEY 值的定义和维表与中间表之间的关系,关系中的对应(1 对多、多对多)要设置清楚,可以通过察看 Determinants 来决定,最好咨询数据库设计人员。如下图,CCB_COGNOS_FTCOMP_DV 的唯一值的字段是COMP3_CODE: 3 , 有时因为数据库数据或者报表需求的原因,维表和中间表的对应关系可能不是最底层,报表产生的数据可能就会有重复累加值。例如一个维表company 有2 种和中间表对应关系,表company 有3 层,其中2 层、3 层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