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增效措施今年,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纷纷行动,就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采取了许多强有力的措施。但是,每个人都意识到减负并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反而是强调“减负”的同时要能“增效”。那么在大力倡导轻负担、高质量的今天,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做到既“减负”又“增效”呢?一•在课堂教学上体现“减负增效”抓好课堂教学,这是“减负增效”的根本。要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又要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师应多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工夫,应该在有限的 45 分钟内教学生学会足够的知识,教学生学会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方面做好以下两点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一)制定有效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有计划的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活动所要实现的教学成果,它是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然而,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作用与如何制定有效教学目标,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在目标的认识与叙述上,还存在以下一些现象:1、对教学目标的功能缺乏足够的认识。表现在虽然备课时制定了教学目标,但教学时并不是围绕着目标进行。2、对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区分不清。在制定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不够具体、明确,往往把课程目标的内容定为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领会作品体现的科学精神”。3、制定教学目标时,含糊其词滩以评价。如“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师在教学目标认识和叙述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怎样的教学目标才是有效的教学目标呢?1、制定教学目标要做到全面、适宜、具可测性。全面是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兼顾三维目标。适宜就是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考虑学生的发展,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接受能力。适宜还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要太多,一节课时间有限,不可能完成太多目标,因此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材实际出发,制定在一节课内能完成的目标量。可测性是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标准中的具体目标,确定具体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看了之后明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会做什么,达到怎样的结果。同时在教学任务完成以后,教师可以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2、教学目标的叙述要力求明确。教学目标的设定,知识的就是知识的,技能的就是技能的,不能含混不清。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学习结果,应该用学生学习后能说什么或能做什么来陈述,尽量避免用“知道什么”、“理解什么”等含糊的词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