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县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登记报告工作方案范文一、工作目的(一)了解我县心脑血管疾病的分布和流行特征。(二)为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我县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二、报告对象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治的本县户籍心脑血管病人,或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而未报心脑血管病人者,均为应报告对象。三、报告病种(一)冠心病病例1、急性心肌梗死(ICD-10 编码,I21)、2、随后性心肌梗死(ICD-10 编码,I22)、3、心脏性猝死(ICD-10 编码,I46.1)。随后性心肌梗死包括复发性心肌梗死,但不包括特指为慢性或注明自发病起持续时间超过____周(28 天)的病例。(二)脑卒中病例1、蛛网膜下出血(ICD-10 编码,I60)2、脑内出血(ICD-10 编码,I61)3、其他非创伤性颅内出血(ICD-10 编码,I62)4、脑梗死(ICD-10 编码,I63)5、脑卒中,未特指为出血或梗死(ICD-10 编码,I64)。不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慢性脑动脉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以 28 天为期,按发病例次计算,发病28 天后,又有急性发作则按又一新病例登记报告。陈旧性梗死,不作发病报告。四、报告单位和责任人(一)报告单位第 1 页共 9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全县各级医疗机构为心脑血管疾病报告的责任报告单位。(二)报告人全县各级医疗机构执行职务的所有医护人员为责任报告人。五、工作流程(一)各心脑血管疾病报告的责任报告单位,要落实具体科室,明确专人,做好心脑血管疾病报告工作。(二)各级医疗机构诊治医师发现应报告的心脑血管疾病病例后,填写《市心脑血管疾病报告卡》(简称《报告卡》)。门诊或住院医生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登记报告后,应在患者病历显著位置标注“心(脑)血管疾病已报”字样。(三)负责心脑血管疾病报告登记的工作人员要定时收集本院门诊、住院医生填报的《报告卡》和医院电子网络中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信息,并做好相关信息的核对整理,审核无误后填写《市心脑血管疾病登记表》(简称《登记表》),于每月____日前将上月《报告卡》复印件和相应电子《登记表》向县疾控中心上报(城区医疗机构直接报送至县疾控中心,各乡镇、村医疗机构上报至本镇卫计服务中心,由卫计服务中心统一报送至县疾控中心)。(四)县疾控中心要明确专人,每月对辖区内上报的《报告卡》和登记表进行审核、整理后,统一转录入到本辖区数据库中,并以月报的形式,于每月____日前向市疾控中心报告上月的心脑血管疾病登记情况。每年____月底前,将上年度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