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了解司马迁及《史记》。(2)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包括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逐步提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积累重点的文言基础知识,学会识别文言现象。(2)赏析本文人物塑造、材料组织以及结构安排等方面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思考课文是如何歌颂蔺相如的足智多谋、不畏强暴、顾全大局和表彰廉颇英勇善战、勇于改过的等品质。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文言常用词语,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难点:在学习传记技巧(人物刻画、艺术特色及写作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三、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讲解法、质疑和探究法。四、课时安排 3 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他是一位史学巨子,又是一位文学奇才。只因仗义直言,却身受酷刑。他曾想过死,但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犹豫了,因为他把事业、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宝贵,在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巨创之下,他发愤著书,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史家绝唱——他就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他呕心沥血的创作结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能充分体现他史家风范的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基础积累 1.司马迁简介司马迁(约前 145~约前 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他能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作品,是因为: A、家学渊源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其父死后,继父任太史令,在“金匮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史料。自公元前104 年起,他开始写《史记》,实践他父亲的遗志。 B、广泛游览,实地考察。司马迁十岁时随父到长安,诵古文,这使他有机会阅读到大量的历史文献。二十岁后,他开始漫游大江南北。南到江淮一带和会稽、长沙等地,北到齐、鲁,西到大梁、登封,最后回到长安。回长安不久,做了郎中,曾随汉武帝到过西北的扶风,又奉使到过四川、云南。后来又随汉武帝到过东海和长城。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所到之处他都注意探访古迹,采集传说,考察风土人情,积累了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