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俄狄浦斯--自体心理学的视角大家知道俄狄浦斯这个概念并不是科胡特首先提出来的,这个观念在佛洛依德观点里是十分强烈的。在弗洛伊德观点当中,俄狄浦斯是作为精神分析的核心存在,大家如果接触自我心理学(ego spy)和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在 1900 年的著作会发现俄狄浦斯是居于中心地位的。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在常规意义当中经常被简化为弑父恋母,这种理解对俄狄浦斯理解是十分肤浅的一种理解方法。而俄狄浦斯观点在弗洛伊德来说,男性的俄狄浦斯和关于女性的俄狄浦斯(女性更精确的来说是俄历克特拉情节)实际上是不同的,而且男性俄狄浦斯的一个复杂性也是不同的。一般的对精神分析讲解当中就是恋母弑父,而俄历克特拉被认为恋父弑母,但是这两个观点都不完整。因为实际上即使在男性俄狄浦斯情结当中,他可以是恋父,也可以是恋母。而在女性的俄历克特拉情节里面,同样可以恋父和恋母,所以他并不是一般的来说弑父恋母就是俄狄浦斯,弑母恋父就叫俄历克特拉,这是对俄狄浦斯情结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俄狄浦斯情结实际上在弗洛伊德的观点里,他是被作为最早的一种人际关系,最早的一种关于世界的人际关系之一的原始三角关系的一种描述。什么叫原始三角关系的一种描述呢?首先我们这里要讨论一下,原始三角关系的描述就是说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男性和女性的时候,也就是大约 2,3 岁的时候,他这个情况下会投射,对父母的某一个角色有一个投注,所谓的力比多的投注。这种爱的投注,当他投注的时候,这种俄狄浦斯期的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种投注阶段过程中,这种投注被阻断了,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形成俄狄浦斯的情节。比如一个孩子,一个男孩对母亲特别依恋,父母在谈话,在谈话的过程当中母亲由于和父亲在一起,这个孩子就不耐烦冲上去要把父亲拉开,这个时候父亲就制止孩子拉开,因为要把正事说完。这种情况下我们称之为俄狄浦斯情境。在俄狄浦斯情境背景下,母亲更多的是父亲对孩子的这个行为有一个痛击(痛打或者痛骂)把孩子弄哭了,这样孩子要占有母亲的欲望就被禁止了,这种禁止就产生了一种压抑,而这种欲望被压抑所形成的情节就是一种俄狄浦斯情结。而这种情况下孩子长大会怎样呢?长大之后情况可能更复杂。比如这个孩子在长大之后谈恋爱了,谈恋爱了之后,这个孩子和女性交往,当复苏了他的情感之后呢,这种情感是被压抑的没有被驯化的情感,而这种原始的没有被驯化的情感就有一个特点,它是比较冲动的,在这种冲动的情感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