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植树的牧羊人》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植树的牧羊人》优秀教案_第1页
1/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植树的牧羊人》优秀教案_第2页
2/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植树的牧羊人》优秀教案_第3页
3/7
1植树的牧羊人【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静心默读及通过圈点勾画关键句理清思路的能力。2、通过品读叠词引导学生体会牧羊人慷慨无私、为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教学重、难点1、默读方法的指导。2、抓住关键句中的“叠词”品析牧羊人形象。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师)在法国高高的阿尔卑斯山,有一片茫茫的不毛之地。这里曾经有一些泉眼,可是早就干涸了;这里只留下了一些倒塌的房屋和几乎没有生命迹象的废墟。然而有一位老人却默默地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植树的牧羊人。二、初次默读,废墟求生,发现奇迹。(师)这篇文章比较长,有 2000 多字,我们继续用默读的方法阅读这篇文章。关于默读,于漪说:“不出声地读书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宁静方能致远。”叶圣陶也说:“默读才有时间咀嚼,才能辨出真滋味来。”前一个单元在速度上应该已经有所训练,现在让我们来巩固一下。(师)默读有速度:2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顾,每分钟进入视野的文字不少于 400 字,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生)(默读)。(师)读完了,大家能否用一句话告诉我,牧羊人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生)老人在一片废墟上种树,把这里变成了一片沃土。(师)种了多少年?(生)35 年(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文章第(15)段中说“1910 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19)段说“1945 年 6 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师)是啊!牧羊人 35 年如一日在这片废墟上默默种树,终于把那片荒漠变成了绿洲。35 年的悠悠岁月,多么漫长,文章却只在 2000 余字中就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了这样一个奇迹。作者重点叙写了几次遇见牧羊人的经历?(师)默读要动笔动笔圈点勾画,圈出关键词语,画出重点语句,弄清文章的来龙去脉。请同学们找到“我”三次见到牧羊人的时间、牧羊人的情况和高原的情况。(生 1)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是在 1913 年,牧羊人孤独、安静地生活。周围是光秃秃的废墟。3(生 2)第二次见到牧羊人是 1919 年,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当年种的一万颗橡树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生 3)第三次见到牧羊人是 1945 年,牧羊人已经 87 岁。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师)“我”为什么要多次去见牧羊人呢?牧羊人在这里创造了什么样的生活吸引了我?请大家默读文章(3)到(6)段。(生 1)“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植树的牧羊人》优秀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