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的某天晚上 9时,两个“大虾”进入一个聊天室,提议里面的 50多个网民“去响应号召,做爱国的事”,以下是原话摘录:大虾甲:今晚 10点,大家一起去 ping白宫!大虾乙:嗯嗯!ping死白宫!网民:怎么做?大虾甲:你怎么这么笨?开 MS-DOS窗口,输入 pingxxx.xxx.xxx.xxx-l65500-t就可以了!网民:这样有什么用?大虾甲:只要这样做,白宫网站就进不去了。网民:哦~~原来如此~~~这样做是什么原理?高手可以解释一下吗?大虾甲:这个嘛……还是让他来说吧!大虾乙:这个……这个……咳,总之别问这么多,照着做就是了,上头说过好像是什么 DOS攻击吧,这样做,白宫网站的服务器就会垮掉。大虾甲:总之到时候你们一起这样做就可以了!10点准时开始,我们先去准备了!网民:不懂……不懂归不懂,当晚 10点,爱国的网民们一起用上面“高手”给出的命令开始了雄伟的“爱国反击战”——一场无聊的闹剧!他们这样做是什么原理?那样的“攻击”有效吗?要解释这些,就要从ICMP协议说起。一、什么是 ICMP协议?ICMP全称 InternetControlMessageProtocol(网际控制信息协议)。提起 ICMP,一些人可能会感到陌生,实际上,ICMP与我们息息相关。在网络体系结构的各层次中,都需要控制,而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分工和控制内容,IP层的控制功能是最复杂的,主要负责差错控制、拥塞控制等,任何控制都是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之上的,在基于IP数据报的网络体系中,网关必须自己处理数据报的传输工作,而IP协议自身没有内在机制来获取差错信息并处理。为了处理这些错误,TCP/IP设计了 ICMP协议,当某个网关发现传输错误时,立即向信源主机发送 ICMP报文,报告出错信息,让信源主机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它是一种差错和控制报文协议,不仅用于传输差错报文,还传输控制报文。二、ICMP报文格式ICMP报文包含在 IP数据报中,属于 IP的一个用户,IP头部就在ICMP报文的前面,所以一个 ICMP报文包括 IP头部、ICMP头部和ICMP报文(见图表,ICMP报文的结构和几种常见的ICMP报文格式),IP头部的Protocol值为 1就说明这是一个 ICMP报文,ICMP头部中的类型(Type)域用于说明 ICMP报文的作用及格式,此外还有一个代码(Code)域用于详细说明某种 ICMP报文的类型,所有数据都在 ICMP头部后面。RFC定义了 13种 ICMP报文格式,具体如下:类型代码 类型描述0响应应答(ECHO-REPLY)3不可到达4源抑制5重定向8响应请求(ECHO-REQUEST)11超时12参数失灵13时间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