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抗病毒药物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有些较轻微,有些则较严重,甚至会威胁生命。轻微的药物不良反应,如恶心、头痛或失眠、眩晕、疲惫、皮疹等会使 HIV 感染者感到不适,这些不良反应在治疗开始后的几周内可能较严重,但以后会逐渐好转。因此这些不良反应虽然不适严重的问题,但是会影响到 HIV 感染者对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必须予以相应的处理。治疗开始前医生应与 HIV 感染者及其家庭成员就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沟通,使其了解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同时告知其这些症状大部分是自限性的(6—12 周可自行好转),这样有助于增强 HIV 感染者克服这些不良反应的信心,保持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治疗开始后应鼓励 HIV 感染者坚持治疗并督促其定期到门诊复诊,复诊时应注意监测和及时处理已经出现的不良反应,尽可能提高 HIV 感染者的治疗依从性,使HIV 感染者能稳定接受抗病毒治疗。有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较严重的不良反应,HIV 感染者很难耐受,甚至会危机生命。如果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基层医师应该与上级医师取得联系,或将 HIV 感染者转诊到上级医院进行评估。如果可以明确不良反应时因为某一中药物导致的。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替换和方案调整,如用 TDF替代 AZT(重度贫血),或用克力芝替代 EFV(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常见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和推荐处理方法(见表 7-1)在处理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前首先要做好 HIV 感染者的依从性教育。严重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和推荐处理方法(见表 7-2)若单纯因为 NVP 或 EFV 毒性停用所有抗病毒治疗,建议在停用 NVP/EFV7 天以后,再停用 NRTIs 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二、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一)消化系统反应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多由AZT 引起,常出现在治疗的前 2 个月内,但大多数并不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仍应鼓励HIV 感染者继续治疗,并可给予对症处理。给予 HIV 感染者饮食及药物治疗建议有助于改善症状,如进食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减少某些消化系统药物不良反应(除非药物有特别指出有进食限制)。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药物不良反应将逐渐好转,若症状持续加重或超过 2 周,需转诊至指定医院进行评估和治疗。(二)骨髓抑制骨髓抑制是服用抗病毒药物,尤其是 AZT 的一种常见不良反应。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常在抗病毒治疗开始后的前 4 个月出现。在此期间应密切地检测 Hb 和 Hct、中性粒细胞水平。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