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服务情况调查汇报根据省水利厅、省编办、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水利服务体系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赣农水[20XX]40号)精神,我局汇同县编办、财政局对我县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机构和现状县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是在以原乡镇水电站为基础创建的,解放初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各乡镇均设有水利建设委员会、机电排灌站,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先后成立水电管理站。根据省编委、省水利厅赣编发(89)129号文件精神,全县共在各乡镇水电站招收录用了水利水保员91人(文件核定我县编制89人),成立了乡镇水利水土保持管理服务站,与乡镇水电站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以下简称水管站)其人、财、物接受县水电局领导、党群、乡镇中心工作接受当地乡镇党委领导,水管站成了事业单位。有编人员91人实行差额拔款,经费从县小农水切快经费中解决,无编人员自收自支。2003年6月,根据上级机构改革有关精神,水管站划归乡镇管理,县水利局对其进行业务指导,2005年县编办重新核定全县水管站人员编制57名(新编发[2005]9号,含生米镇)。2004年7月县财政对水管站在编人员70%工资拔款,2008年后改为全额工资拔款。由于工作调动,99年农电体制改革、自然减员等原因,现有18个乡镇水管站在编人员只有33人,退休31人;不在编人员380人(含农电体制改革后,滞留在水管站未能分流人员)。因长年负债,农电体制改革,取消农业税等原因,造成水管站泵站运行人员、水利员等工资福利得不到保障,大多无编的每月只有300—600元不等的工资,挫伤了基层水管职工的积极性。近年来上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加强乡镇防办、农民用水户协会、村级水管员及防汛抗旱服务队建设,因客观上的种种原因,乡镇防办、防汛抗旱服务队也只是在乡镇水管站增挂二块牌子而已,人员编制、经费没有得到解决,而农民用水户第1页共4页协会和村级水管员队伍建设更是进展缓慢。(二)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作用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而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去年的中央1号文件更是把水利提高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县属农业大县,从成立乡镇水管站以来,水管站人员一直承担着防汛、抗旱、水利电力建设、水土保持、小农水建设与管理、配合水行政执法等农村水利公益事业。为当地抗御水旱自然灾害、农业生产丰收发挥了积极作用。1999年以前既管水,又管电,既是水管站,又是电管站,实行的是以电养水,多种经营的管理模式,大都能做到收支平衡,职工积极性也较高。1999年农电体制改革后,水管站没有电的经营权,供电部门只接收了少量人员,大部分滞留在水管站从事泵站运行工作,而他们又是无编人员,水管站没有经济来源,上级政府又没有经费拔付,导致他们的工资福利没有保障,工程效益难以发挥。因此,在当前水利改革发展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三)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由于我县乡镇水管站管理体制原因,在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起不到积极作用,只能是站在业务部门的角度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一是加强基层水管站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与指导,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二是积极争取更多的水利建设项目资金;三是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支持下督促防办能力建设、水库水管员经费尽快落实。如乡镇防办办公场所装修、设施的拔付与验收、小(一)型水库管理员每年2000元、小(二)型水库管理员每年1000元工资的拔付。(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一是体制不顺,管理混乱。1999年农电体制改革水电分家后,水管站滞留了大量电工,县乡无财力进行分流,不在编人员偏多。再加上2003年水管站划归乡镇管理后,乡镇又相继随意安排一些无编人员进水管站,而且绝大部分都是担任水管站领导,又不懂业务,年龄偏大,更加加重了水管站的经济负担。第2页共4页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水费难以收取,机电泵站排涝、抗旱抽水电费也难以收取,县、乡政府疲于电费筹集,泵站运行人员待遇低下,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设备被盗、设施被毁现象严重。三是水管站人员素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