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 百合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学习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 .学会用心理活动、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军民的深情厚谊,感受战争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教学重点】 赏析作者的巧妙构思。 【教学难点】 赏析情节结构之巧。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作者茹志鹃的资料,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个跟女同志说话都会满脸是汗,衣服刮破却不肯让缝,枪筒里插菊花的小通讯员,是多么的腼腆、羞涩、执拗又热爱生活呀!可恰恰是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为了救护群众放弃了自己的性命。同样淳朴善良的新媳妇一针一线地为已经牺牲的小通讯员缝着衣服,最后将自己唯一的嫁妆,那条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在了那平凡的拖毛竹的青年的脸上。何其伤感,作者又是怎样巧用心思,达到这一效果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小说《百合花》。 2/ 7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学会用心理活动、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介绍作者 茹志鹃(1925—1998),当代女作家。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1925 年 9 月生于上海。 主要作品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等。新时期以来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儿女情》《家务事》《一支古老的歌》等。 2.写作背景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各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3.展示重点词语读音 撂(liào) 讷(nè) 憨(hān) 讪(shàn) 嬷(mó) 砦(zhài) 磕(kē) 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