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答司马谏议书》教案

《答司马谏议书》教案_第1页
1/7
《答司马谏议书》教案_第2页
2/7
《答司马谏议书》教案_第3页
3/7
第 1 页 《答司马谏议书》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王安石的简况及“书”的文体特点; 2.体会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其思想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 派 反 对,新 法遭 到 阻 碍 。熙宁七 年辞 退 。次年再相;九 年再 辞 ,还 居 江宁(今江苏 南 京 ),封 舒 国公 ,改封 荆 ,世 称 荆 公 。卒 谥 文。 他 强调 “权 时 之 变”,反 对因循 保守 ,列 宁称 他 是 “中 国十一世 纪 的改革家”。他 主张“绝 求正 所以经 世 务 ”,设 置 专局,使 子 与 门 人纂 修 各 经 新 义,以为诵 习 的定 本 。《诗 》、《书》、《周 官》三经 新 义最 为重 要,《周 官新 义》尤 能 阐 发 新 政理论 。他 的诗 文颇 有 揭 露 时 弊 、反 映 社 会矛 盾 之 作,体现 了他的政治主张和 抱 负 。散 文雄 健 峭 拔 ,旧 时 被 列 为“唐 宋八 大第 2 页 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画·金陵怀古》颇有名。所著《字说》、《钟山目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官新义》残卷、《老子注》若干条。 二、背景与题解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身为参政知事(宰相)的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第二年,司马光(当时任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所以称为“司马谏议”)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三千三百多字的长信,列举了实施新法的弊端,要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本文是作者的复信。信中主要辨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事,并 对 士大夫不恤 国 事、苟 且 偷 安、墨 守 成 规 的保 守 思 想 表 示 不满 。文章 批 驳 了司马光的意 见 ,针 锋 相对 而又 文笔 犀 利,注意 分 寸而入 情 入 理 ,举重 若轻 而简 明扼 要,既 表 明决 绝 的态 度 又 不失 赠 答 之礼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答司马谏议书》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