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学习要点】绪论是全书的概述。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是绪论的核心,它们 规定了本书的内容范围与论述特性。“审美”是人类现实活动之一;“美学思维” 则是审美意识的观念化;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学科。美学是主体性人文理论学 科;美学研究方法不仅要求哲学思维的思辨力,而且要求审美乃至所有精神经验 的敏锐体验。 【重要概念】 Aesthetica;审美;美学思维;美学;人文学科;哲学思维;人文体验 【回答示例】 Aesthetica:这是美学的拉丁文名称,该词源于希腊文,词根含义为“感觉”“感兴趣”“感性的”。鲍姆嘉通提出要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这门学科可称为“Aesthetica”即感性学。感性认识的完善就是美,这也是 “Aesthetica 被译为“美学”的一个原因。 美学: 美学学科是人类知识近代分化所产生的理论自觉形态,是一门人文学科,也是理论学科。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学科。 美学学习的方法特性: 美学学习与研究首先具有区别于实证经验科学的哲学思维,美学的哲学思维性质首先体现在对审美本质的把握上,学习美学原理并非通俗意义的审美欣赏,哲学思维的训练是必须的过程。其次,美学学习区别于纯思辨的人文体验描述。美学作为哲学思维并不等于纯思辨,在一定程度上伴随有审美体验的意向性描述。正是在这种意象思维的基础上,才凝聚形成了中国传统美学“意境”“意味”“情境”“气象”等一系列本质直观特性的范畴术语。 第一章 【学习要点】审美的本质是美学原理解释审美活动及其经验的第一原理。 审美的普遍必然性根源于审美内在于劳动所代表的实践活动的普遍必然关系;审 美的本质是规律与目的相统一活动所产生的自由形式;审美的本质是能动协调规 律与目的的自由活动方式;审美的本质是人的自由本质的对象化理想。 【重要概念】“美本身”;“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的规律;自由劳动;审美的本质 【回答示例】 “美本身”: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借希庇阿斯和苏格拉底之口讨论了什么是美的问题,否定了美是美的东西、质料或形式,不是某种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满足,不是恰当、有用、有益等价值,不是由视觉或听觉引起的快感等,提出美是指“美本身”,是使一切事物成其为美的共同本质。对“美本身”的提问和寻找, 是对审美本质的形而上的哲学探讨。 “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 这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对美的本质的回答,他认为美就是理念,美本身必须是真的,真与美的区别在于:真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