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送元二使安西》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它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晚年之作。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环境虽美,但送别友人,心情却十分沉重。后两句写别前劝酒,实际是借酒消愁。敬酒赠言,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关怀及深厚的友情。这两句通过特定动作与语言的描绘,回环映衬,在殷勤劝酒中包含着惜别的深情和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 【教学理念】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所以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民族这独特的文化;学生才懂得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 【学生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王维的诗,对诗人有一定的了解,能较流利的读出古诗,借助老师的视角能知道本课诗的写作方法先描写景物再抒发感情,但对诗中蕴含的感情理解得不够到位,诗的韵味没有感情地朗读出来,需要老师及时的点拨。 【设计思路】 1、理解诗句,悟诗情。 2、“以读为本”,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会写要求的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能力目标 1、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以情景教学法为主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作者简介、关于柳树的典故、有关送别诗的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巧妙导入激趣感染 (播放《送别》)听了这段乐曲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是啊,老师也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种伤别离的惆怅之感。人生自古重离别,人生自古又伤离别。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亲人、朋友一别往往数年难以相见,正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