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 五位一体: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主流趋势表明,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结合已是越来越紧密。高职院校主动与地方经济社会接轨,将传统“经院式”的教育模式向市场调节的模式转变,加快办学模式的创新,就成了高职院校改革 的出路所在,也是高职院校实行规模发展的必经之路。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所构建的基地、教学、科研、招生、就业“五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凸显了“高职”与“特色”两大要素,把握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把握了校企合作的关键——建设紧密型基地,使校企合作从自发状态迈向自觉境地。通过基地对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的辐射,通过五个环节之间的互动和“五位”的“一体化”运作,促进了办学实力不断提升,促进了学校跨越式发展。 “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1994 年,在金华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金华大学发展基金会,开启了创办金华地方高校的序幕。1998 年,经教育部批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建立,成为国家首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一。 学校成立之初,就注重高职教育的研究。研究发现,高职教育在科技要素与经济要素不断融合和重组中应运而生。特别是二战后,高职教育在发达国家获得蓬勃发展,为所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国外高职教育看,凡是办学富有成效的国家无不构建了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办学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日本的“产学合作”等。这些模式各具特色,各有优势,其共同特点是高职院校与企业界有着紧密的关系。 由于国情不同,我们无法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只能结合我国特别是区域实际,探索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 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我国的高职教育有了迅猛发展。截止2004 年,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047 所,在校生规模597 万人,招生人数237 万,占普通高校招生数的53%,高职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事实不容置疑。但是,随着高职院校数量的激增,不少学校招生与就业陷入困境,教学和科研脱离自身特点,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办学质量低下。业内人士逐步认识到,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选择。国内也产 2 生一些基于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比较成型的有:“订单”式、“ 2+1”式、“学工交替”式、“双定生”式等。这些模式各具特点、各有利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合作方式单一,未解决企业方动力不足的顽症。 1998 年,金华职业技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