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生观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概述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它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旧式社会生产分工和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是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二)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1)机器大工业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需要;(2)机器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三)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机器大工业生产所提供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充分地实现。只有消灭剥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全体劳动者提供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才能使他们全面发展。(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也就是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三、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提法与全面发展教育并不矛盾,从本质上讲,二者是一致的。(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落实和深化。第二节 学生观概述一、学生概述(一)学生的特点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1)依据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和被领导者。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2)表现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具有愿意接受教育的心理倾向;服从教师的指导,接受教师的帮助,期待从教师那里汲取营养,促进自身的身心发展。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1)依据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因此,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2)表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①独立性;②选择性;③调控性;④创造性;⑤自我意识性。其中,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包括四层含义:(1)学生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