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欣赏美丽的图片感受数学之美,并综合运用比的知识,探索发现黄金比。2.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感受黄金比的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3.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情趣。教学重点:通过探索与发现认识黄金比,感受黄金比的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教学难点:通过测量数据、计算比值、学习史料,认识黄金比。教学准备:课件,尺子、计算器等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美的发现。让我们走进生活去寻找美,发现美!教师(依次出示巴黎圣母院、古典建筑的典范帕特农神庙、雕塑断臂女神维纳斯、美丽的蝴蝶):如果说埃菲尔铁塔是现代巴黎的标志,那么巴黎圣母院无疑是古老巴黎的象征,这些看似各不相关的事物给你什么共同的感受?学生:感觉它们都很美。教师:它们美的奥秘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其中的奥秘吧!(二)探索交流,认识黄金比1.请学生独立测量,并用计算器计算、填表。2.组内交流计算结果,大家互相交流看看都有什么发现?3.全班交流并且小组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调查结果。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a:b 大约都是零点六几。(教师板书:a:b≈0.6。)【设计意图】从心理学上讲,人们的思维更依赖情境,情境学习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的意义。“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而黄金比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的共性美,黄金比所带来的和谐、适中的美是给人们普遍的感受。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4.教师:美的事物是否都具有这一特点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共同来参加“长方形选美”比赛。教师出示下图:教师让学生选择,并说一说想法。教师小结:长方形美不美与它的长和宽的相对大小有关。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费希纳早在 100多年前就做过“长方形选美”的实验。当时他邀请了 592 位朋友,让他们投票选出自己心中最美的长方形。结果,绝大多数人认为③号长方形最美。教师:为什么③号长方形最美?教师:通过测量填表,我们会发现③号长方形宽是 21 毫米,长是 34 毫米,宽与长的比值约是0.618。当长方形相邻两条边长度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