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 主面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医皮肤科4 2 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未收录医院中医皮肤科冯健清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 .黄水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较评定 黄水疮是一种因毒热郁于皮毛,以流黄水、浸淫成片为特征的皮肤传染病。相当于脓疱疮。 2 .1 诊断依据 2 .1 .1 皮损为浅在性水疱、脓疮,周围红晕,易破溃、糜烂、结痂。脱痂后遗留淡褐色素沉着,不留瘢痕。 2 .1 .2 多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易接触传染,有自家接种性的特点。 2 .1 .3 好发于儿童,成人亦可感染。夏秋季多见。 2 .1 .4 自觉微痒,可伴有附近淋巴结肿大。 2 .2 证候分类 2 .2 .1 暑湿热蕴:脓疱密集,色黄周围有红晕,糜烂面鲜红,多有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 2 .2 .2 脾虚湿蕴:脓疱稀疏,色灰白或淡黄,糜烂面淡红。多有面黄,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 2 .3 疗效评定 2 2 .3 .1 治愈:皮疹全部消退。 2 .3 .2 好转:无新起脓疱、水疱,皮疹干涸结痂,消退皮损达 5 0 %以上。 2 .3 .3 未愈:皮损不减或消退不足 3 0 %。 3 流皮漏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流皮漏又称鸦啖疮,是一种皮肤损害为深红色浸润斑块,表面有棕红色结节,愈后形成萎缩性瘢痕的皮肤病。相当于寻常狼疮。 3 .1 诊断依据 3 .1 .1 皮损初起为针尖至黄豆大小,呈鲜红或褐红色浸润性结节,渐渐扩展,融合成片,玻片压之可见不退色的苹果酱色结节,此结节探针极易刺入,结节破溃后可出现溃疡,愈后残留萎缩性瘢痕,在瘢痕上仍可出现新的结节。 3 .1 .2 常单侧性发病,可发于全身任何部位,尤以面部的鼻、口、颊、耳等处为常见。 3 .1 .3 病程缓慢,自觉症状不明显。 3 .1 .4 可发于任何年龄,以儿童、青年为多见。 3 .1 .5 病理检查呈结核结节改变,中心可见干酪样坏死。 3 .2 证候分类 3 .2 .1 湿热瘀阻:颜面可见黄豆大小褐红色结节,四周浸润融合成片,或有溃疡。伴有纳差、烦躁易怒。舌淡红或边尖红,苔自腻或黄腻,脉弦滑。 3 .2 .2 气血亏虚:颜面有暗红或淡红色的斑片,结节浸润,脓水稀薄, 3 老疤痕凹陷,新溃疡色暗,伴神疲乏力,低热盗汗,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 3 .3 疗效评定 3 .3 .1 治愈:皮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