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说,此篇不破两万点击,我就退出药坛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我非常喜欢这句格言,它是胡适先生说的。著名学者胡适因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原本对牛鬼神蛇的中医有不小的偏见,然而一味中药却彻底改变的他的看法。年秋,胡适因水肿遍访西医,吃了很多种西药却不见什么好转,后幸得民国初北京名医陆仲安先生诊治,方子里第一味就是黄芪,而且采用大剂量来治疗,用到了四两(克)如此大剂量的黄芪真的控制住了胡适的病情,其病迅速痊愈。不久胡适的友人罹患水肿,肿到两眼难视,陆仲安先生重用黄芪等药,亦不出百日便好。陆仲安非常擅长用黄芪,人称“陆黄芪”。“洋”的胡适先生便对“中”的黄芪不离不弃了,平日常用黄芪泡水饮用,体力明显改观。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王孙”者非人也,黄芪是也。耆,长也。耆者,长者也,指年长之人。黄耆色黄,色黄入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为补药之长,故名。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白皮芪)或膜荚黄芪(黑皮芪)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又名棉芪,黄耆,独根,百本,黄参等。黄芪全球地理分布约有种,除大洋洲外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均产主产于北温带。中国有余种,膜荚黄芪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甘肃、四川、西藏等省区;蒙古黄芪主产内蒙古、山西及黑龙江。以上现多为栽培。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云:“生蜀郡、山谷、白水、汉中。二月、十月采,阴干。”《本草经集注》云:“第一出陇西,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本草图经》云:“今河东、陕西州郡多有之。根长二三尺已来,独茎,或作丛生,枝干去地二三寸,其叶疏作羊齿状,又如蒺藜苗。七月中开黄紫花,其实作荚子,长寸许。八月中采根用。”宋代《本草别说》云:“黄耆本出绵上者为良,故名绵黄耆。”《药物出产辨》云:“正芪产区分三处,一关东,二宁古塔,三卜奎。”当今黄芪药材以主产山西、内蒙古及东北地区者优。从中可见黄芪药道地者唐以前是甘肃汉中一带,宋代及以后为山西黄芪,清代为山西加上内蒙古,现今内蒙古较为闻名,山西产地已由绵上改成浑源。甘肃产之黄芪在市场最为多见产量最大,而质不敢苟同。论人工种植山西最佳,称为山西绵芪(绵芪今有两种解释,一是折之如绵,即纤维多者良,二是产绵上者良,即所谓绵芪)。论天然野生内蒙古最好,如关芪中的卜奎芪、宁古塔芪。山西太原府里陵地方出者,名上芪,其货直长糯软而无细枝,切断有菊花纹,兼有金井玉栏杆之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