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什么因素导致劳动争议上升?王湘红 范志勇容提要:进入 2010 年以来,随着“富士康跳楼”事件的逐步升级,中国劳动争议和劳动者权益保护等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事实上中国劳资纠纷问题的产生由来已久,只不过在30 年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市场化和工业化进程当中,由于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和国有企业改制等原因造成中国经济在高速成长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严峻的就业问题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劳资关系问题。目前中国劳动争议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未来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劳动争议数量和类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劳动市场本身怎样的变化?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对影响中国劳资纠纷的因素进行一个初步的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未来中国劳资冲突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特别是对未来企业劳动成文的变化趋势作出分析。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我们大致发现了如下结论。第一,如果假设中国劳动市场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市场发展的进程相似,劳动争议与经济发展之间也存在着一个先增后降的倒“U ”关系的话。目前我国正处于倒 U 型曲线的左边,这也就意味着在目前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劳动争议将会继续增加,而劳动争议作为劳动市场存在的摩擦本身就会提高未来企业的劳动成本。第二,数据分析显示 2008 年,劳动争议增加的主要省份来自于那些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更大的省区,也就是产业结构更为先进的省区,这些省区所面临的劳动力成本提升压力更大。第三,数据显示自 2008 年新的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以后,劳动争议的数量出现了快速的增长。我们认为新的政策法规的出台,实际上起到的更大作用是降低了维权的成本,劳动争议数量也会增加。我们同时也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以后劳动争议较多的省市也往往是法律建设较好的地区。因此,我们推测,随着我国法治的更加健全,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劳动争议的数量可能会进一步增强。一、问题的提出进入2010年以来,随着“富士康跳楼”事件的逐步升级,中国劳动者权益保护以及劳资冲突等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劳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经济转型可以分为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型两个方面。从经济结构方面看,根据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随着工业化水平提高,农业部门劳动人口比例会逐渐下降,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第二、三产业所吸收的就业人口比重增加。在此过程中,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处于隐性失业状态的农业劳动力受城乡工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