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将迎来天基测控时代

中国将迎来天基测控时代_第1页
1/38
中国将迎来天基测控时代_第2页
2/38
中国将迎来天基测控时代_第3页
3/38
中国将迎来天基测控时代 在此次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将安装中继终端进行在轨试验,通过传输飞船与任务中心之间的遥测、遥控、下行图像及双向话音数据及对飞船测定轨,验证中继卫星系统的性能及其与飞船、任务中心之间的协调性,为后续载人航天任务使用中继卫星系统奠定基础。 “这是我国首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 星于今年 4 月 25 日成功发射升空之后的首次应用。”中继卫星控制管理中心主任侯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这次搭载试验能大大提高我国中低轨道航天器的测控覆盖能力。 侯鹰同时表示,中国也将筹建自己的天基测控系统。届时,中国将可以从地基测控时代转入天基测控时代。 发展中继卫星系统是国际趋势 中继卫星系统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航天工程需求的牵引和电子信息技术进步的推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航天测控系统,是增强空间信息传输能力、提高航天测控快速反应能力的重要手段。 “目前,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欧空局都相继发展了各自的中继卫星系统,依靠该系统建成了航天测控天基网,并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实现了对多目标高覆盖率的跟踪、测控与数据中继。”侯鹰介绍。 1964 年,美国航天测控专家 M.Malcolm 提出利用地球同步卫星转发功能进行测控的新概念。经过多年研究、研制和试验,1983 年 4 月 4 日,美国终于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开创了天基测控新时代。苏联紧跟其后,从 1985 年开始发射了多颗波束号地球同步轨道中继卫星。 截至目前,美国发射的民用和军用中继卫星已经达到 20 多颗,并组网运行,它们已成为美国航天测控和空间大容量高速数据传输的主要手段。俄罗斯的中继卫星系统也已组网运行,现正在发展后续系统。欧空局和日本已经成功应用了自己的中继卫星系统,并以其新思路和新技术途径,大有后来居上之趋势。 各国之所以如此坚持不懈地努力发展中继卫星系统,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作用强大,有很多应用需求。侯鹰举例说,美国中继卫星系统的第一个最大用户就是航天飞机,在仅有一颗中继卫星时,就已对 16 次航天飞机飞行提供了 97.4%利用率,特别是1983 年 11 月执行第九次航天飞机飞行时,宇航员第一次享受到同地面几乎是连续不断的通信,在执行任务的10 天中,通过中继卫星系统传输的数据比 1973 年美国天空实验室运行24 周送回的数据多50 倍,通过天地通信链路获得的数据比美国以往 39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将迎来天基测控时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