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是当今中国第一短缺 ——当前中国教育问题第一位的仍是投入不足 刘道兴 长期教育投入不足是造成我国教育供给能力不足的最直接、最根本原因。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财力增强,国家对教育投入规模不断加大,从 2004年到 2008年,我国公共教育支出从 4000多亿元增加到 9700多亿元,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从 14.9%提高到 16.3%,教育支出成为国家财政支出的第一大项。在巨大财力支持下,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城乡义务教育实现了完全免费,初步建立了对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职业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快速进入大众化阶段等,这些成绩和变化都具有历史意义。 但同时我们还应当清醒看到,由于历史形成教育欠账,我国教育基础薄弱,巨大教育体系对资金的需求仍然有很大缺口,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投入不足的矛盾依然非常突出,由此导致的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仍然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压力。 第一,义务教育基础仍然薄弱。在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下,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在义务教育发展中应当发挥主体作用。近几年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实现了完全免费,这是值得载入中国教育史册的重大事件。但由于多年来对义务教育投入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问题,一是农村学校办学质量差,二是城市学校伴随城镇化加快严重的大班额问题,三是城乡普遍存在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尽管农村义务教育办学主体经历了由村负责、到乡负责、再到县负责几次调整,但学校基本建设投资严重不足的问题始终没有很好解决,农村学校质量差成为全国熟知的问题。由于教育经费短缺,许多农村小学、初中桌椅残缺不全,缺乏基本实验教学仪器,有危房的学校不断出现。尽管免收学生学费,但生均教育经费在一些地方太低,学校无钱购买简单教具、墨水、粉笔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支付教师工资困难,农村学校教师严重不足,新课改以后许多课程农村学校开不齐全。这既降低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水平,又加大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在中西部地区广大城市,由于这些年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滞后于城镇化进程,随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中小学校过度拥挤,大班额教学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县城出现了许多八九十人甚至上百名学生的班级,使素质教育根本没有保证。义务教育停止收费以后,学校没有任何收入和积累可能,学校自身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尤其是近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