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会计监督体制的国际比较 会计监督体制与公司治理结构密切相关,综观世界上的公司治理模式,主要有两大派别,一是美、英等国为代表的股东利益导向模式,另一种是德、日等国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利益导向模式。在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下,会计监督体制也各有特色。本文选择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国家为样板,对它们各自的会计监督体制做一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各国利益相关者会计监督体制的优劣,汲取宝贵的经验,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利益相关者会计监督体制提供借鉴。 一、美国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会计监督体制 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股东权利保护的国家,尽管其公司治理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但以股东利益为导向却总是贯彻始终。公司治理结构的效率标准就是股东利益最大化。20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机构投资者持股的比例越来越高,采取“用脚投票”方式已不能有效地避免损失。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意识开始觉醒。在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发展时期,美国公司会计监督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内部控制倍受重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使对经营者的会计监督回到了大股东手中,机构投资者等大股东的直接监督有所改善,内部控制得到空前重视,内部控制由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到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内部控制产生了质的飞跃。与内部控制制度相比,内部控制结构的最大变化就是把控制环境纳入到了内部控制的范畴,强调环境因素对实现控制目标的重要影响,因此,它将内部控制(结构)划分为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部分。内部控制框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信息沟通、监督五部分构成。企业所设定的目标是一个企业努力的方向,而内部控制组成要素则是为实现或达成该目标所必需的条件,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每一个组成要素适用于所有的目标类别,每一个组成要素也与每一个目标都有关。对于任何企业或企业中的任何部门,内部控制都极为重要。 2.内部审计地位不断提升。与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对应,内部审计组织在公司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提升。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对美国大公司内部审计组织地位进行的调查表明,从 1957年到 1979年的二十二年间,由董事会、总经理、副总经理直接领导内部审计的比重在增加,而由主计长和其他领导内部审计 2 的比重在下降,而且下降得很快。在内部审计地位提升的同时,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等监督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财务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