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修期的监理工作细则 保修期的监理工作,主要是针对在保修期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进行,不同于施工阶段监理工作的是,它主要对已成工程质量事实的处理,包括进行原因调查与分析、责任划分、整改(返修)检查和验收。若涉及到非承包单位原因造成的工程质量缺陷的修复,监理人员应核实修复工程的费用签署工程款支付证书。 在保修期内存在工程质量缺陷,主要由于下述几方面原因: 一、竣工验收时,由各方协商,在交验后再进行处理和完善的剩余工程和工程质量缺陷; 二、工程在施工监理、竣工验收时未发现的工程质量缺陷; 三、工程在交付使用过程中,因使用造成间接影响,在工程局部出现的功能质量缺陷和障碍; 四、工程交付使用后,因使用不当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监理人员应以“公正”的态度对待与事各方,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依照施工合同和质量保修书,监理首先应对工程质量保修范围进行复核和确定是否属于承包单位的保修范围,应该说上述一、二、三项应均属于承包单位的保修范围,而第四项不属于承包单位保修范围。还有一种,就是在施工阶段,由于非承包单位原因,造成了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质量缺陷或功能障碍,如:非承包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等,就需要查阅施工阶段的技术档案及相关纪录,寻访相关人员,进行调查,确认最终责任。而对既成的工程质量缺陷则需立即(及时)处理。所以可先由承包单位先对工程质量缺陷和功能障碍进行修复,待原因分析有结果,根据责任划分来确定是否进行修复支付。 作为保修期履行合同的监理人员,应正确认识工程在保修期出现的工程质量缺陷及功能障碍,客观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并展开调查。调查工作是基于施工过程是否依照设计图纸、设计变更等进行施工,导致出现工程质量缺陷和功能障碍的根本因素是设计处理的细部本身有不足,或是施工过程未按要求施工,或是局部工程质量未达到验收要求。调查过程可对具体的质量缺陷点或功能障碍点进行实地调查或实测,比如:防水渗漏点、外墙渗漏点、门窗渗漏点,可将这些部位实际检查出的渗漏原因作为划分责任的依据。 对质量缺陷和功能障碍原因调查,划分责任后,需及时对质量缺陷或功能障碍进行处理。因保修期,工程处于使用阶段,对其维修需考虑到对其使用带来的影响。较小的质量缺陷,可及时进行抢修。但对较大的质量缺陷和功能障碍,须要求承包单位(保修)先编制施工方案,尽量避免对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因维修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因此引发更多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