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次:第16次 时间:2007年11月6日 章节: 第4章 离散信道及其容量 P98~103 作业: 4.31,4.38 提纲: 五、串联信道和数据处理定理 1、串联信道的数学模型 2、串联信道的信道容量 3、数据处理定理 好,咱们开始吧。诸位同学,大家上午好!咱们这次课讲本章最后一个问题串联信道和数据处理定理,在开始新的内容之前,按照惯例咱们先把上次课的内容复习一下。上次课的内容是第 4章的两个问题,多符号离散信道和独立并联信道的容量。 大家需要掌握的问题有这样几个。 1、多符号离散信道的数学模型是什么? 2、多符号无记忆信道的信道转移概率与单符号信道转移概率的关系是? 3、分三种情况:信源无记忆、信道无记忆和信源/信道都无记忆,说明多符号平均互信息量与单符号平均互信息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离散无记忆 N 次扩展信道的容量是多少? 5、独立并联信道的数学模型是什么? 6、独立并联信道的容量是多少? 好,这些问题都是上次课的重点内容,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咱们开始今天的内容。上次课程我们在单符号离散信道的基础上介绍了两种更复杂的信道:多符号离散信道和独立并联信道。这次课程我们继续介绍另一种比较复杂的情况:串联信道。 上次课讲的并联信道和这次课讲的串联信道其实都属于信道组合的问题。信道组合在通信工程中有很多实际的应用价值,如果待发送的消息比较多时,可能会用到两个或多个信道并行传输,这就是并联信道。你问候 课前回顾。 串联信道 2 可以把计算机的外部存储设备和计算机主板之间连接的数据线(IDE数据线)看成是若干个 BSC信道的并联。有时信息在远距离通信时需要中继,这种情况可以看成是信道串联。比如,传播电视信号的电视塔或者卫星和地面站形成的覆盖全球的通信网络。我们已经讨论了独立并联信道的情况。这次课我们讨论第二种信道组合——串联信道。 我们首先考察一下串联信道的数学模型。串联信道的数学模型可以用下面的图示描述,整个信道是由第Ⅰ级信道和第Ⅱ级信道串联起来的。信道Ⅰ的特征是条件概率 p(y/x),信道Ⅱ的特征是条件概率 p(z/xy)。 串联后总的信道特征仍然是一个条件概率,这个条件概率是 p(y/x)、p(z/xy)还是 p(z/x)?应该是条件概率 p(z/x)。当然条件概率 p(z/x)称为串联信的信道转移概率。问题是串联后总的条件概率 p(z/x)与串联的两级信道的转移概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tssrtrYYp(z/xy)p(y/x)p(z/x)xy)p(y/x)p(z/ p(yz/x)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