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设计意图 广西百色市靖西县禄峒中心小学(533809) 赵彩云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73 页的例题,第 74 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含义,分析、推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红、黄、蓝花片各若干朵。 教学过程: 课前一分钟:看一看,说说有几个几。 (1 ) 1 0 里面有( )个 2 . (2 ) 黄花有几朵?如果再添上 2 朵黄花,有几个几?再添上 2 朵呢? 【设计意图:课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资源,唤醒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拉近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使新旧知识处于较接近的平面上,以旧带新,降低了新知识的难度,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谈话:同学们,春天到了,花坛里的花开得可真漂亮呀!还引来了几位小朋友,他们正在数花呢。瞧!看了图,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情境图例题,2 朵蓝花,6 朵黄花,8 朵红花。 生:黄花有6 朵。 生:红花有8 朵。 生:蓝花有2 朵。 2 、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黄花比蓝花多多少朵? 生:蓝花比红花少多少朵? 生:红花和蓝花一共有多少朵? 。。。。。。 3 、谈话:刚才有小朋友提的谁比谁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问题,是比较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关系,还有同学提的谁和谁一共多少的问题,是求两个数相加的和是多少的关系。两个数除了相差与求和关系外,还有哪些关系呢?(如果有学生提的“谁是谁的几倍?”“倍”就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倍”的有关知识。(板书“倍的认识”),全班把题目读一遍。 【设计意图: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从两个数之间的相差与相加关系切入,然后进一步关注两数之间的新型关系即倍数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倍”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为新知的学习找准落脚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认识“倍”。 1 、谈话:“倍”表示怎样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