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烛孤灯”博友你好,留言看到;因我一直在外地出差,未及时给你回复,请原谅!你的留言写的不太详尽,我也没弄明白,你是问“总承包”的程控方式,还是想问问甲方对“总包”单位的具体管理?? 呵呵… … .所以我只能按你是在乙方工作,做为总承包企业在工程承包中应注意的事情及操作手段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对总包性质的认识与定位: 国内建设的“总承包”大概分这么几种性质: 一、工程总承包;二、项目总承包。二、施工总承包;三、待建制管理总包; 甲方对总包的管理模式分四种: 一、平行分包模式:二、联合体承包模式;三、合作体承包模式;四、项目总承包模式。 1. 工程总承包模式:甲方将项目总包给一个符合资质公司,再由这个公司将一些专业项目发包给其他公司,业主只能与总包单位发生关系。而对自己的项目失去发言权和决定权。主配、主材的选型、认价、进场;施工单位的选择等经济行为均由其控制,(屹城的野心就是此种模式) 2. 项目总承包模式(EPC):从项目设计开始到竣工的交钥匙承包方式。对业主有利,而总承包商责任和风险都比较大。 3. 平行分包模式:业主将不同任务发包给不同公司,分别和他们签订合同。 4. 联合体承包模式:业主将项目发包给几家公司联合组成联合体,业主与联合体签订合同。 5. 合作体承包模式:业主与合作体签订工程承包意向,再分别与合作体在与各公司签订合同。 6. CM 承包模式:业主与CM 公司签订合同,CM 公司进行施工管理的同时参与设计活动,可以实现边设计边工。对大型复杂工期长的工程是有利的,也便于控制工程造价。 关键是看工程的大小、难易程度、造价、自身管理水平等因素决定的。 分包工程的合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与项目之间上下联动,使整个管理过程透明化、程序化,形成一套系统的、规范化的操作程序,达到合作双方的双赢。分析分包工程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往往与未能规范合同签订和执行的程序有关。因为一项分包工程管理是否到位,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包工程合同管理的水平。 分包队伍的选择标准:分包队伍的选择往往决定了一个项目分包工程合同管理的成败。分包队伍的选择与招投标中的资质预审有某种相似之处,但由于社会上存在着千变万化的分包和形形色色的挂靠,使得其真伪难辩,从企业资质、注册资本及财务状况是较难反映分包队伍的好坏,选择分包队伍优选选择与企业有过良好合作关系的对象,在此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