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儿科学第七版第十章感染性疾病

儿科学第七版第十章感染性疾病_第1页
1/44
儿科学第七版第十章感染性疾病_第2页
2/44
儿科学第七版第十章感染性疾病_第3页
3/44
第十章 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病 毒 感 染 一、麻疹 麻疹(measles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已知最具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如果接触了麻疹 病毒,几乎所有未接受免疫的儿童都将感染麻疹。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临床上以发热、 上呼吸道炎、 结膜炎、 口腔麻疹黏膜斑 (又称柯氏斑koplik ’s spots )、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 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死亡主要是由于肺炎等导致的严重并发症。世界卫生组织 ( WHO )发起的全球免疫活动已使最近5年间麻疹的死亡率减少了48% ,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 消灭了麻疹。 【病原学】 麻疹病毒属副黏病毒科,球形颗粒,有6种结构蛋白。仅存在一种血清型,抗原性稳定。 人是唯一宿主。 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大多可达到终身免疫。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不耐 热,对紫外线和消毒剂均敏感。随飞沫排出的病毒在室内可存活32小时,但在流通的空气中或 阳光下半小时即失去活力。 【流行病学】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感染早期病毒在患者呼吸道大量繁殖,含有病毒的分泌物经过 患者的呼吸、 咳嗽、喷嚏排出体外并悬浮于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经 污染病毒的手传播。麻疹患者出疹前后的5天均有传染性, 有并发症的患者传染性可延长至出 疹后10天。以冬春季发病为多。 【发病机制】 麻疹病毒通过鼻咽部进入人体,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组织中繁殖并侵入血液,通 过血液的单核细胞向其他器官传播,如脾、 胸腺、 肺、肝脏、 肾脏、 消化道黏膜、 结膜和皮肤, 引起广泛损伤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由于免疫反应受到抑制,常并发喉炎、 支气管肺炎或导 致结核病复燃, 特别是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童,可发生重型麻疹或因严重肺炎、腹泻、 脑炎等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病理】 病变部位广泛的单核细胞浸润、增生及形成多核巨细胞(华 -佛细胞 Warthin-Finkeldey giant cell )是麻疹的病理特征。基本病变主要见于皮肤、淋巴组织、呼吸道和肠道黏膜及结膜。毛 细血管周围有严重的渗出,单核细胞增生,形成的多核巨细胞大小不一,内含多个核,核内外 均有病毒集落(嗜酸性包涵体) 。真皮和黏膜下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充血、水肿、增生、单核 细胞浸润并有浆液性渗出而形成麻疹皮疹和麻疹黏膜斑。由于皮疹处红细胞裂解,疹退后形成 棕色色素沉着。麻疹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为Hecht 巨细胞肺炎, 继发细菌感染则引起支气...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儿科学第七版第十章感染性疾病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