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光纤通道和iSCSI_SAN架构对比

光纤通道和iSCSI_SAN架构对比_第1页
1/6
光纤通道和iSCSI_SAN架构对比_第2页
2/6
光纤通道和iSCSI_SAN架构对比_第3页
3/6
iSCSI vs FC White Paper_cn 7/31/09 1:16 PM 1 光纤通道和 iSCSI SAN 架构对比 综述 存储区域网络(SAN)技术在重新定义存储管理基础架构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功,帮助全球各地的IT 部 门 显 著 提 高 了 效 率 , 增 加 了 投 资 回 报(ROI)。当前的 SAN 实施要求围绕光纤通道(FC)网络技术构建新的架构,因此,许多 IT 部门开始考虑,在他们的整个存储基础架构中,iSCSI SAN 技术到底能扮演什么角色。iSCSI 看似是一种可代替 FC SAN 的有效方法,因为从原理上来看,企业有望利用现有的以太网技术和人员来构建存储基础架构。然而,抛开性能上的巨大差异不谈,单就从综合成本上考量,以 iSCSI/以太网为基础的 SAN 架构最终是否低于基于FC 的SAN 还是一个未知数。 一种网络技术能否提供高效的存储管理模式,来同时满足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存储通信需求。这是任何一个用户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网络架构必须提供从服务器到存储设备的足够高的可用性,而且其所提供的网络管理模式必须使管理员能够有效地进行扩展,管理不断增长的存储容量而不增加管理开销。 如果我们看看整个 SAN 网络中物理成本所占的比例,就不难发现,与光纤通道交换机及HBA 相比,当前的以太网交换机和网络接口卡的每端口成本的确较低。然而,光纤通道交换机的成本亦是在不断降低,FC HBA 成本降低的时机业已来临。同时,基于FC SAN 架构的应用功能变得日益丰富。而另一方面,业界为了缓解iSCSI SAN性能不足的问题,不得不采取一些特定技术来对其进行定性增强,目前广泛采用的包括iSCSI HBA 等技术,这无疑使得 iSCSI SAN 在取得接近FC SAN性能的同时几乎丧失的成本的优势。 在 SAN 中的存储端,情况不同于服务器端的是,因为尽管许多 IT 部门一开始部署了很多低成本的服务器,但他们同样希望能将存储设备整合到更全面、性能更优秀的企业存储框架体系内。这意味着,性能不尽如人意的 iSCSI 尽管对低成本服务器访问企业存储资源显得很有吸引力,但高性能存储设备还是需要更高性能的 FC SAN 连接来体现其性能的优势与真正的价值。 从管理角度讲,iSCSI SAN 诞生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就是简化管理,因为它可以使用现有的以太网络体系。然而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 FC 和以太网虽然都可以做数据连接使用,但他们的通信负载能力却有着天壤之别。这意味着基于iSCSI 的 SAN 若要想实现接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光纤通道和iSCSI_SAN架构对比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