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声字辨别法大全 说明:本编整理入声字辨别、记忆之法,方便操方言、普通话以及有一些音韵学基础知识者学习。分为方言法、推导法(国语)、口诀法三大类。 甲、方言法 方音每存古音,利用方言可以帮助我们辨别入声字。主要有两个方法: 一、利用方言中入声字特征进行判断 中古时代的入声字虽然在今天的国语中消失了,但是有些方言,如闽南语、客家语、粤语等,至今仍保留了许多中古时代的语音,当然也就保留了大部份的入声字。因此,若能熟悉这些方言,确是帮助我们了解入声的一个最简便的方法。 入声字都有塞音韵尾,按照收音部位的不同,有三类: 1.收双唇塞音的入声(—p):例如「十」字,若用方言发此字之音,在最后结尾时,其状态必定是:上下唇紧闭,同时通往鼻腔的孔道闭阻,肺中呼出的气流皆充塞于口腔之中。 2.收舌尖塞音的入声(—t):例如「骨」字,若用方言发此字之音,在最后结尾时,其状态必定是:舌尖顶住上齿龈,同时通往鼻腔的孔道闭阻,肺中呼出的气流皆塞于口腔之中。 3.收舌根塞音的入声(—k):例如「玉」字,若用方言发此字之音,在最后结尾时,其状态必定是:舌面的后部顶住软颚,同时通往鼻腔的孔道闭阻,肺中呼出的气流皆充塞在口腔后部和咽头之间。 在闽南语、客家语、粤语中保留这类入声字很多,如果能准确读出,就能准确区分入声字。还有的方言入声字塞音韵尾整体变化为紧喉音,如江浙地区的吴方言,故吴语中凡是遇到紧喉音就可以认为是入声字。请用方言试读: 1、收双唇塞音的入声字:习、集、入、湿、及、立、急、吸、合、答、杂、叶、接、业等。 2、收舌尖塞音的入声字:质、实、七、八、一、吉、失、必、笔、术、卒、物、佛、月等。 3、收舌根塞音的入声字:竹、育、伯、叔、尺、熟、淑、木、目、读、肉、禄、鹿、福、六、格、屋等。 二、方言与普通话对音 入声字古今读音变化较大,在各个方言中的变化也不尽一致,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山西、内蒙等地还能区分出入声(但并非都是古入声的读法)。但是大部分的方言区已经不能读出入声字。但是,这些地区的入声字演变却是有规律的,我们可以利用入声字的演变规律来掌握一些入声字。比如,在河南大多变成阴平,而西南一带(鄂、湘、云、贵、川)全部变成了阳平。在北方话中基本上派入平、上、去三声。在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方言中,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这些都是一些辨别方法。 由于各个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