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点检工作管理制度第一节总则一、开展点检工作的目的点检制是从预防维修制发展而形成的,是全员、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即在设备运行阶段以点检为核心的一种管理模式。设备点检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按照预先制定的技术标准,定人、定点、定期地对设备进行检查诊断的方法。通过对设备定人、定点、定期的检查,发现和掌握设备的内在规律:(1)找出设备的异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对策,把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2)通过资料积累,提出合理的零部件维修、更换计划,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技术标准,保持设备性能的高度稳定,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3)有效防止“过维修”或“欠维修”,减少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大大降低设备的检修费用,提高设备管理水平.设备管理部是点检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由运行人员、检修人员、专业点检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执行实施。二、点检工作的特点点检制是一套制度化的比较完善地对设备进行科学管理的方法,其特点:(一)以点检为核心来开展日常检修工作,目的是消除设备的性能及价值上的劣化,保持设备处于正常状态,避免设备故障所造成的损失;(二)体现技术和1经济相结合,一方面要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另一方面节约设备维修和管理费用,这样就消除了传统上的设备管理侧重于设备的技术管理,忽视了设备的经济管理。(三)运行人员、检修人员、点检人员三者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运行、检修人员通过日常操作和巡检,对设备系统进行日常的维护工作,提高巡检、监视水平。点检员的日常点检每天按事先规定的巡检路线对重要的设备、系统检查有无异常情况。检修人员根据运行巡检、检修巡检和点检员提供的情况,对设备进行解体、检查、更换零部件及进行抢修工作,目的是修复设备,使设备处于健康状态。做好点检工作对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节点检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点检的基本内容点检工作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十二个环节1、定点预先设定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地点,明确设备的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使点检做到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2、定标准点检标准是衡量和判别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也是判别该部位是否劣化的尺度。因此要逐点制订点检标准。如温度、压力、振动、间隙、液位、松紧度等要有明确的数据标准,点检员要熟悉、掌握。对偏离标准的劣化要及时采取措施,使设备处于正常状态。3、定周期2确定了设备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后,依据设备的可靠程度和重要程度,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