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 世纪中国民族声乐审美取向的开题报告中国民族声乐在 20 世纪经历了许多变革和进展,其中审美取向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本文主要探讨 20 世纪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取向,并分析其推动力及影响因素。一、20 世纪初的审美取向在 20 世纪初期,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取向主要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重视声乐技巧、演唱技巧以及表达技巧。在演唱上,强调刻意讲究音律、乐律,因此较为注重唱法,离不开对声音的锤炼和表达。并且,当时的中国民族声乐以唱腔为主,注重音调上的变化,唱腔的传承以及曲目的选取颇具代表性,如《梅花三弄》,《草原小调》等。二、20 世纪中期的审美取向20 世纪中期,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取向开始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特别是西方音乐理论的影响。民族声乐对于西方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开始尝试在演唱中融合西方的歌唱技巧,强调声乐表现的情感、思想以及独特性。在曲目选择方面,逐渐摆脱了传统曲目的束缚,开始注重创新,扩大曲目的选取范围,从而增强曲目的多样性和代表性。此外,时代的变迁也引起了民族声乐审美取向的变化,开始注重社会性、现实性以及反映生活的面对。三、20 世纪末的审美取向20 世纪末期,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取向进一步进展。此时,中国经济进展迅速,文化、艺术的沟通和传播也更为密切。民族声乐对于世界音乐也产生了极大兴趣,尝试在演唱中融合多元文化,强调多样性、丰富性以及时尚性。在曲目选取方面,除了传统曲目外,还注重创新制造,从而推陈出新,推动民族声乐这一艺术形式的进展。同时,在演唱中也更加注重声乐表现的独特性、感染力以及传递力,强调音乐艺术形式与民族文化的结合。综合以上所述,20 世纪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取向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中,同时也受到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推动力和影响因素方面,时代的变迁、多元文化的沟通以及艺术家本身的创新精神、才华、经验等,都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取向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