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言。年发病率为 5〜20/10 万,常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其次为脑血管畸形,还有高血压性动脉硬化,也可见于动脉炎、脑底异常血管网、结缔组织病、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诊断(一)临床特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出血量、积血部位、脑脊液循环受损程度等。1、起病形式: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等情况下急骤发病。2、主要症状: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多伴有恶心、呕吐;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及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癫痫发作。3、主要体征:脑膜刺激征明显,眼底可见玻璃膜下出血,少数可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征象,如轻偏瘫、失语、动眼神经麻痹等。4、临床分级(1)一般采用 Hunt 和 Hess 分级法(表 1)对动脉瘤性 SAH 的临床状态进行分级以选择手术时机和判断预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指南(脑动脉瘤)全文Ill(2)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SC)和有无运动障碍制定的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分级(表 2)也广泛应用于临床。表 2WFNS 分级法(佃號年)分级GCS运动障碍I 级15无II 级无Iil 级14—13有局灶症状rm有或无V 级6-3有或无5、发病后的主要并发症:包括再出血、脑血管痉挛、急性非交通性脑积水和正常颅压脑积水等。(1)再出血:以 5〜11 天为高峰,81%发生在 1 月内。颅内动脉瘤初次出血后的 24 小时内再出血率最高约为 4.1%,至第 14 天时累计为 19%。临床表现为:在经治疗病情稳定好转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加重、原有局灶症状和体征重新出现等。(2)血管痉挛:通常发生在出血后第 1〜2 周,表现为病情稳定后再出现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和意识障碍,因脑血管痉挛所致缺血性脑梗死所引起,腰穿或头颅 CT 检查无再出血表现。(3)急性非交通性脑积水:指 SAH 后 1 周内发生的急性或亚急性脑室扩大所致的脑积水,机制主要为脑室内积血,临床表现主要为剧烈的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等,复查头颅 CT 可以诊断。(4)正常颅压脑积水:出现于 SAH 的晚期,表现为精神障碍、步态异常和尿失禁。(二)辅助检查1、头颅 CT:是诊断 SAH 的首选方法,CT 显示蛛网膜下腔内高密度影可以确诊 SAH。根据 CT 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或提示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如位于颈内动脉段常是鞍上池不对称积血;大脑中动脉段多见外侧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