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措施 一、目的 确保工程处工程施工或相关作业的生产安全及时有效地识别和控制工程建设中的各种危害因素,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伤害及事故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工程处及相关工作场所危险源的辨识,对风险进行评价和对风险控制进行策划,并持续改进。 三、职责与权限 1 、单位生产经理为实施本程序主管领导。 2 、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负责本程序的控制。 3 、部门和项目部经理负责本程序在单位/项目部的控制。 4 、工程处安全生产科、人保科、工程科、办公室、工会参与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 5 、各相关部门/项目部负责本程序的实施。 四、工作程序 4 .1 危险源的识别与风险评价控制流程图。 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 4.2 危险源的辨识 4.2.1 工程处安全生产科/项目部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辨识、风险控制与策划的工作。 4.2.2 危险源辨识范围 (1)危险源辨识范围:工作场所、办公区域及其相关作业过程。 (2)在施工活动中和相关服务而产生的危险源包括: (a)施工前期准备阶段的危险源。 (b)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 (c)工程验收交付阶段的危险源。 (d)停止施工阶段的危险源。 确定产品活动或服务中的危险源 工伤事故的统计分析 制定控制措施 确定不可容许风险 实施控制措施 监督检查持续改进 审批 (3)相关方(包括供货方、分包方、合作方、劳务方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包括: (a)材料、设备供应方提供原材料、产品、设备及服务的危险源。 (b)工程分包方在施工活动中的危险源。 (c)劳务方在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 (d)其它相关方(参观、访问、检查、合作方、作业场所附近居民等)活动中的危险源。 (4)考虑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源。 (a)正常情况下的危险源。 (b)异常情况下的危险源。 (c)紧急情况下(如坍塌、火灾、爆炸、抢险等)的危险源。 (5)考虑三种时态下的危险源 (a)过去曾出现的危险源。 (b)现在正在发生的危险源。 (c)将来可能出现的危险源。 (6)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 (a)工作、作业活动中作业工序、工艺过程与安全技术管理中缺陷。 (b)工作作业人员操作活动(包括进入工作环境中的所有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c)施工机械设备(包括租赁设备、设施等)安全装置欠缺。 (d)有毒有害材料的储存与使用。 (e)相关方在生产过程中因设备、设施、有害气体与物质对施工人员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