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 11 月 25 日发布 2013 年 11 月 25 日实施 共 24 页 第 1 页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标准 1 工作活动分类要求 1.1 绘制区域平面图,根据单元内所有岗位设臵,在平面图上划分出每个岗位辨识危险源的范围,划分时应避免出现空白区域。 1.2 按照工序划分岗位作业活动,其内容包括人员、设备、工具、原材料、厂房、程序及其相关信息。 1.3 根据作业活动编制工作活动流程图,要求明确工序过程相关的有计划的作业过程、计划外的活动过程和突发的紧急状况。 1.4 如作业点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或运输的,应汇编危化品清单,并依据其MSDS,在区域平面图上注明其在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危害范围及相互影响。 1.5 涉及变化较为频繁的一些场所,(如出差或运输途中等) ,可简化平面图。 一般管理标准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管理标准 文件编号:SGSSS-16-01-10 第 版 签发:邓伟斌 第 2 页 共 26 页 2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2.1 头脑风暴 2.1.1 由区域负责人、工艺技术人员、设备技术人员、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作业人员及安全技术人员组成危险源辨识团队; 2.1.2 针对划定的区域、工序,针对每个操作步骤,团队成员充分开拓思路,畅所欲言,从头到尾提出假定推测性问题,如: “假如……,会发生什么情况”, 在这期间对提出的问题只作记录,不作臵疑; 2.1.3 讨论、回答这些问题,并评估其影响及现有控制措施,团队达成一致,并结合专业安全检查表进一步补充识别。 2.2 现场观察 制定危险源专业检查表(可参考附件一“危险源辨识提示表” ), 组织相关人员针对现场情况查找危险源,识别危险源时要关注三个问题:潜在伤害的根源与不安全状态、谁会受到伤害、伤害如何发生; 2.3 询问和交流 可采用问询调查、专题研讨等形式,组织各专业人员开展专业性的危险源辨识交流。 2.4 查阅有关记录 包括相关的违章、隐患、事件、事故记录,安全卫生评价报告、类似作业活动的危险源辨识记录等; 2.5 获取外部信息 包括与危险源评价与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上级部门 第 3 页 共 26 页 的整改通知、相关方关于安全卫生的抱怨、其他单位告知的外来危险源的负面影响等; 2.6 工作任务分析 包括工作活动过程中人、机、料、法、环等各方面风险的分析。 2.7 其他方法 可根据工艺特点,选择FMEA(潜在失效模式与结果分析)、HAZOP(危害和可操作性研究)、 ETA(事故树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