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综合复习-受力分析与平衡问题 审 稿:李井军 责 编:郭金娟 高考动向 平衡类问题,不仅考查物体的受力分析,而且考查对力的处理方法。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在力的三要素的基础上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进行正交分解,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矩的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其中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是考查的热点,尤其是三个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试题有一定的难度,且命题形式多样。 为了抓住本部分的高考知识点,必须熟练灵活地掌握本部分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及方法。 另外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平衡问题,如在电场力作用下带电粒子的平衡、安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等,也是考查的重点。 知识升华 1、力的平衡 (1)力的平衡 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的平衡叫力的平衡。 (2)力的平衡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合=0,或者Fx=0,Fy=0。 (3)平衡条件的应用 物体的平衡条件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在受力分析时,结合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确定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 2、受力分析的方法 (1)隔离法和整体法 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或将相对位置不变的物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 (2)假设法 在判断某力是否存在时,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然后再就该力存在与不存在对物体运动状态是否产生影响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 注意: ①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通常只画出根据性质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分解的力或合成的力画进去,受力图完成后再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 ②区分内力和外力。对几个物体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这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当把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就变成了外力,要画在受力图上。 ③在难以确定物体的某些受力情况时,可先根据(或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再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判定未知力。 3、用平衡条件解题的常用方法 (1)力的合成、分解法 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 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 将各力分解到轴上和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