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1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例 1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例 2 :杜甫《倦 夜》 竹凉侵卧内, 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 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 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 空悲清夜徂。 问: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 答: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 (2 )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① 因事抒情: 例 3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例4 :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 — 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② 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寄寓在景物中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衬哀情: 例5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后两句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哀景衬乐情: 例6 :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 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 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 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