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员工激励偏好、工作满足与离职倾向调查

员工激励偏好、工作满足与离职倾向调查_第1页
1/30
员工激励偏好、工作满足与离职倾向调查_第2页
2/30
员工激励偏好、工作满足与离职倾向调查_第3页
3/30
员工激励偏好、工作满足与离职倾向调查--以 L 公司为例 黄建达 国立中央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研究生 林文政 国立中央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壹、前言 个案公司为一世界知名化妆品集团之台湾分公司,公司初期原是由台湾商人投资成立的代理商,之后由于法国总公司经营策略的改变,遂向台湾投资者买下股份,至今公司已经是外商(法商)在台的子公司。 随着经营权的转变,公司的产品也日益增多,除了原来以百货公司专柜为通路所销售的产品外,陆续增加以 SALON、药房以及开架式通路为销售通路的产品,四大通路下拥有数十个品牌的产品,企图以产品的广度和深度来满足消费者所有的需求。 由于国人经济水准提升、以及社会风气的改变,整个化妆品市场一直蓬勃发展,而且加上公司的行销策略得宜,使得公司的业绩持续成长,营业额已达台币 18 亿元,而员工人数也增加到四百多人。 然而在公司成长之时,主管们却发现组织出现一些问题,员工的工作动机低落、私底下的抱怨持续不断、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员离开公司;所以公司就想进行相关的研究,希望藉由这个研究来了解公司的目前状况。因此,本文研究目的整理如下: 1.了解员工对激励的偏好 2.了解公司过去执行激励措施的成效 3.了解员工的工作满足状况 4 .了解员工工作满足与其离职倾向的关系 贰、文献探讨 这一节将透过文献回顾,以整合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理论与内容。 一、激励理论 (一)激励的定义 激励(motivate)一词缘起于拉丁字 movere,原意为采取行动之意,关于激励的定义相当多,刘彦伯(1993)将学者定义整理如下: 学者 激励定义 M.R.Jones(1955) 行为是如何开始,是被推动、维持、引导、停止。当所有这些行为在进行时,组织内出现是什么样的主要反应。 Berelson & Steiner(1964) "激励"是所有一切被描述为希望、欲望的奋斗情况…亦即一种刺激,引发的内在情况。 Herlinger(1973) "激励"是一种中介变项,它是一种无法直接观察的内在心理过程。 Gibson & Ivancevich & Donnelly (1976) 认为"激励"是一种有导向的程序,同时应该注意到选择、方向与目标。 Dessler(1976) 视"激励"为人们要求满足某种需要的反应。 简单而言,激励可说是一种激发一个人行动的因素,管理者针对员工的需求和目标,采取某些激励措施,营造出一个适当的工作环境,使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意愿,进而求得组织和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 (二)激励理论 关于激励理论的研究相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员工激励偏好、工作满足与离职倾向调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