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楷书之最 欧阳询——融会南北,百代稭则 人物简介: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 书法特点: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 世人评价:唐张怀瓘《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 《唐人书评》中说:“欧阳询书,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黰目,力士挥拳”,其书法刻厉险劲之貌,由此可见一般。到了晚年,其书法更是臻于化境,至其笔墨工巧,意态精密俊逸处,而人复比之孤峰崛起,四面削成。他的字,端庄整齐而不板滞,方正浑穆而不局促;气度森严,凝重沉稳;高简中寓浑穆,方正中见柔媚,转折处干净利落,于雍容大度中透出险劲之趣。 赵孟頫说:“清和秀健,古今一人”。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九成宫醴泉铭》享有“楷书之极则”的美誉,被历代书家奉为“欧体”的楷模。 人物事迹: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圭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唐武德(618-624)年间,高丽(位于今朝鲜半岛朝鲜境内)特地派使者来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唐高祖李渊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对书法的贡献: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即:“:(点)如高峰坠石;(横戈)如长空之新月;(横)如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竖戈)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折)如万钧之弩发;(撇)如利剑断犀象之角牙;(捺)一波常三过笔”。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 最高成就代表作及介绍: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