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五代史伶官传序》优秀教案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五代史伶官传序》优秀教案 _第1页
1/7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五代史伶官传序》优秀教案 _第2页
2/7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五代史伶官传序》优秀教案 _第3页
3/7
第 1 页共 7 页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五代史伶官传序》优秀教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本的论证思路2、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3、理解文章的观点,明确写作目的。【学习过程】一、导入:英国培根在《培根随笔》中说:读史使人明智。杜牧读六国之史,明白了骄奢暴虐可以亡国;苏洵读六国之史,看到了勇于抗敌才可以兴国。那么欧阳修读五代之史,又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就一起去学习《五代史伶官传序》,去回到历史现场,鉴往知来。二、检查预习效果1、合作诵读文章。读清节奏、读准字音。2、检查整理的一词多义、虚词、词类活用3、检查句子翻译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由于人的作为吗?第 2 页共 7 页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祸患常常在极小的事上积累而成,而聪明果敢的人往往被自己溺爱的人或物困住,难道只是伶人吗?三、理清论证思路思考 1:文中的观点句有哪些?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为什么?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总结:从同学们的分析来看,“兴国”“亡身”“智勇”“祸患”是盛衰的一个具体体现;“忧劳”、“逸豫”、“忽微”、“所溺”皆为人事,因此,上述两个论点,既是中心论点的深化,又是其具体化。古文观止也有陈述,“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思考 2:画出本课的论证结构思维导图四、体会文本的语言特点第 3 页共 7 页思考 3:通过阅读课文,给李存勖编一个履历表(注释:李存勖 885〜926),主人公李存勖在公元 908 年、912 年、923年、926 年的几个年代里,年龄分别是多少岁?)明确:908 年是 23 岁;912 年是 27 岁;923 年是 38 岁;926 年是 41 岁。提问:在这几个年头里,在李存勖身上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尽可能用课文的原句回答)明确:① 李存勖 23 岁时的事:“接受三矢,继父遗志。”(齐声朗读:“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点拨:从这铿锵的节奏中,可以看见一位胸怀大志,雄姿英发的年轻统帅形象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② 主人公 27 岁时的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这是公元 912 年,李存勖派兵攻破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五代史伶官传序》优秀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