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气温》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过程与方法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教学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教学过程:一、复习温度计的使用:1、每个小组发一根温度计。2、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3、寻找温度计上水结冰的温度(冰点)和水沸腾的温度(沸点)。4、估计在寒冬和烈日时节分别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大致范围。(随机课件)5、小活动;测量手心温度。(要把温度计放在手心1-2分钟,待液柱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二、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1、教室内和教室外温度一样吗?哪一个温度会高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2、测量室内外温度,完成作业本4面活动记录2题。测量室内温度。让学生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于身前)两分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在“室内外温度记录表”上相应的地方。汇报测量的结果,对各组(同学)之间的温度差别进行分析,认识误差,并指导学生在测量时尽量减少误差。测量室外温度。带学生到室外,每组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记录测得的气温和地点。3、回到教室,把室内外测得的温度进行比较,并思考: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或低)?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三、气温的测量:1、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2、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3、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什么时候的气温最高?什么时候的气温最低?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4、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如果想知道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应分别选择什么时间测量?)5、教师小结。四、作业设计填空1、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可以知道当地气温。2、温度计上,以零度为界,零上度数越大,表示温度越;零下度数数越大,表示温度越。3、测量教室里的气温,温度计挂在既不被又的环境。4.测量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下午2时的气温最,清晨温度最。5.从中,要以看出一天中气温最高、最低的时间和及气温的变化情况。选择1.一天中最高气温在(),最低气温在()。A.早晨B.上午C.下午D.傍晚2.读温度计时,视线应()温度计内液柱的顶端。A.高于B.低于C.平视3.测气温时,把温度计放在阳光下,测得的结果和实际气温相比()。A.相等B.偏高C.偏低4.我们用温度计测得当天14时气温为35℃,那么由此可知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判断1.在同一时刻,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是一样的。()2.气温的变化随着区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3.一天中,气温往往不会发生变化。()4.不同天气状况,都会影响气温的高低变化。()5.在下雨时,测量量当地的气温比较准确。()想一想,气温的高度与那些因素有关?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答:气温的高低与季节、天气状况以及一天中的不同时刻等因素有关。气温的变化规律是: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晴天气温较高,阴雨天气温较低;中午气温较高,早晚气温较低。清晨5℃上午14℃中午20℃傍晚10℃在温度计上标出上面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