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学案备课人:xxx审定:高一年级语文组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内容。2.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大致疏通文意,读懂文章内容。3.了解张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自主学习】一、相关文学常识1.关于范晔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2.关于张衡(见材料补充)3.关于人物传记:(1)传记的特点: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2)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注意: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二、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1、通假字①员径八尺(员通“圆”)②形似酒尊(尊通樽)③一时收禽(禽通擒,擒拿)2、古今异义词①举孝廉不行。古:不去赴任。今:不可以②衡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指从车上下来③常从容淡静。古:言行举止适度得体。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④公车特征拜郎中。古:特地征召。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⑤覆盖周密无际。古:四周严密。今:周到细致⑥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古:方向今:事情或事物的一面⑦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篆,篆文,文通“纹”花纹今:汉字的一种书体⑧振声激昂古:清脆响亮今: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的记叙重点是什么?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第二部分(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第三部分(5~6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记叙的重点是张衡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2.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党。其“才”高于世,表现在:一是“善属文”,写作著名的《二京赋》;二是“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是“善术学”,著有《灵宪》?《算罔论》;四是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思考:张衡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点拨: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原因之一)张衡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哪些原因“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学生查字典疏通难点:“从容淡静有哪些句子为“从容淡静”作了注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衡不慕当世”。——谦逊持重,鄙视名利。(原因之二)“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尤致思于……”“研核阴阳,妙尽……”“言甚详明”。——执著专一,治学严谨。(原因之三)【当堂检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C“都”读dū。)A.属文(zhǔ)左冯(píng)征辟(bì)B.逾侈(yú)邓骘(zhì)不徙(xǐ)C.都柱(dōu)合契(qì)陇西(lǒng)D.骸骨(hài)肃然(sù)收禽(qín)2.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D“视事”指治理事务)A.不好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