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国商业银行存贷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讨论的开题报告题目:中国商业银行存贷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讨论一、选题背景及意义中国商业银行存贷期限错配是最容易造成流动性风险的情况之一。波动的市场、变幻的利率,容易导致银行负债端和资产端处于不平衡状态,从而形成流动性风险。过去的金融危机中,流动性风险往往是银行体系遭受破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深化讨论商业银行存贷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可以为银行风险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二、主要讨论内容1. 存贷期限错配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机理及途径分析。2. 中国商业银行存在存贷期限错配问题的实证讨论。3. 基于 VAR 和 VaR 的中国商业银行存贷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度量。4. 基于结构化产品的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应对策略讨论。三、讨论方法1.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文献综合,明确讨论内容、方法和思路。2. 实证分析法:通过银行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学实证分析,分析存贷期限错配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机制。3. 统计模型法:借助 VAR 和 VaR 模型,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度量。四、预期结果1. 揭示存贷期限错配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机理,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基础。2. 通过实证分析,展现中国商业银行存贷期限错配问题的现状和分析其原因。3. 度量中国商业银行存贷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科学的评估工具。4. 提出基于结构化产品的风险应对策略,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提供一种新思路。五、可能的不足与风险1. 数据取得难度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搜集整理。2. 部分讨论方法需要计量经济学和金融模型的运用,讨论结果可能受到模型的局限性影响。3. 讨论结果可能受到市场行情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六、讨论进度安排时间安排表:第一阶段(两周):进行文献调研,确定讨论内容、方法和思路。第二阶段(四周):收集银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存贷期限错配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机制。第三阶段(四周):运用 VAR 和 VaR 模型,对中国商业银行存贷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度量。第四阶段(四周):提出基于结构化产品的流动性风险应对策略,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提供一种新思路。第五阶段(两周):论文撰写、修改、排版和终稿提交。七、参考文献1. Allen, F., & Santomero, A. M.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