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市教体局教研室吴毅松传统教学中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往往“洗耳恭听”老师的讲授,依赖老师引导解答,依赖老师作出评价;对同伴的发言不会作出监控与评价;解答问题模式化,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低下,创新能力不足。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并把此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促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制造性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逐步改变“老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进展。根据纲要精神制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的要求。笔者以为,根据《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重在“自主、合作、沟通、创新”四方面上。一、自主学习——“学生是数学学习和主人”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他的活动主要源于内部动机,他的学习是一种内在学习。自主学习,是指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孩子当作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就是要多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多制造让他们自学的条件,多提供让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多给学生自己选择的自由。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设计了如下的过程:1、 出示以下图形,并让学生填出阴影部分所表示的分数。(3)(4)(5)(6)(3)(8)2、 选择你喜爱的两个分数,比较它们人大小。3、 把你比较的方法在小组中向同学们沟通。同学们在沟通中介绍了各自的方法:有直接比较的,如34 >3868 >38 (分子相同、分母相同) 有的要通过转化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如34 =68 (通过约分,把68 转化为34 )在比较34 和 56 时,出现了多种方法。这时老师就让学生充分地沟通,把他们的方法介绍出来。学生介绍的方法有:34 ⊲ 56①用画线段图比较。② 化成同分子。34 =1520 , 56=1518③ 化成同分母比较。24 = 912 , 56=1012④ 化成小数比较。34 =0.75, 56=0.83⋯⋯⑤ 还有的学生说,从老师画的图上可以看出。从两个圆的空白部分看出,留下的空白部分56 比 68 少那么阴影部分肯定是 56 多,因此56 ⊳ 68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