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宽需求如何估算带宽需求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应用场景、组网模式用流量工程进行测算,需要对大量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笔者不具备这些条件,只能根据一些简单假设来推为了更准确地反映网络流量,了解各种业务所需带宽,需要对各种业务作出流量模型。各种业务的流量(L)属性可以有以下变量:T—平均业务时长(视音频业务,主要是视频业务)C—总用户数(覆盖用户数)c—订户(渗透用户)数量,c=CXN,N—订户比率(渗透率)。渗透率与竞争优势、业务适应性、业务定价以及用户经济能力、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职业、行为习惯等因素相关。M—激活(在线)订户数量,M=cXm,m—峰值激活(在线)用户比率。主要和订户数量以及时间相关。订户数量越大,峰值在线率越低;时间主要指时间段,比如特定节假日、特定事件、特殊内容发生时段等,还有工作时间、休息时间。n—忙时使用率,主要和平均业务时长、内容更新速度相关。l—单位业务流量,实际发生的单个业务流量。主要和业务性质、编码方式相关,一旦选定就是固定的。则某项业务流量 L=L(l,T,C,c,M,n)=L(l,T,C,N,m,n)其中忙时使用率和在线率是最难掌握的两个变量,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模型,而且是随业务发展和时间变化的,需要不断统计分析。通常的业务模型有以下几种:1、用户管理2、网络管理3、网页浏览4、文件和视音频下载(上载)5、视频通信(IP 语音、视频)6、网络游戏7、IPTV(含 VOD、时移电视)用户管理、网络管理是运营商自己内部的两项业务,占用的流量是基本固定的。语音通信的忙时使用率和激活订户数量主要取决于用户本身需求,已经有足够多的传统话务理论研究和实际统计数据。其他业务则与网络内容的提供、资费策略和用户需求之间的平衡相关,是经常变化的,是个交互的过程,需要经常统计分析、归纳调整。流量模型应该分级——骨干层、汇聚层、接入层,因为流量是逐级汇聚、逐级收敛的,每层都要有合适的流量。比如接入层收敛比是 3/5,汇聚层收敛比是 1/2,总收敛比就是 3/10。下面首先对接入层流量模型进行分析。接入按 50 户一个节点考虑。各种业务流量模型:1、互联网(宽带接入、浏览网页):渗透率:N=10%订户数:c=CXN=5 户。峰值在线率:m=80%,忙时点击率 n=30%l=0.5Mbps,每个网页浏览的平均数据速率[按每个网页 O.IMkByte(文字、图片)=0.8Mbit,封装以后 IMbit,点击后显示时间不超过 2s 计算(2s 下载),每次点击需要的速率大约 0.5Mbps]则 L1=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