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智能制造的核心价值一、前言智能制造是非常热门的话题,自 2015 年热起,已经经历了物料网、大数据云计算、AR/VR、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以及最近的工业 APP,热点转移频繁。其实,智能制造其核心是制造而不是智能,智能是需要为制造赋能的。那么智能到底能为制造赋什么能呢?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溯源了智能制造的本质。二、制造的本质制造,制造,就是“制”和“造”,工厂是其载体。其本质是生产产品。而生产产品的就是从供应商购入物料,经过制造转变为产成品的过程。依据这个的本质定义,制造(工厂)的本质是物料的流动(从供应商流入,经过转换,流出至客户的过程)。依据这个解释,并可以推理出制造物料流动的特性:1、守恒性从供应商流入,流出至客户的物料流动,在一段时间内守恒:即,期初+流入=库存+流出。这个非常好理解,物质不灭定律。2、相应性限制物料在工厂的流动,需要受到两个限制:其一,受到工艺路线的限制。众所周知,产品的具有 BOM(物料清单)结构的限制,而 BOM 结构是有层级的。BOM 的各个层级之需要工艺路线串接。依据BOM 结构和工艺路线,离散型工厂的物流形态,一般可以区分为 V、A、T、I 四种。其二,受到工厂物流路径的限制。任何工厂都受到物理条件(空间)的限制,均经过收料暂存、存货区、备货区、车间暂存、在线(机台)、入库暂存、入库、备货等区域。3、流动性制约既然制造(工厂)的本质是物料流动,而流动性必然受到制约因素的制约。流动性的制约因素,可以区分为外部与内部两个大类。流动性的外部制约,可以区分为市场和供应两个类型。市场是受制于客户群、客户的需求量。手机销量从高速增长,到消费疲软是市场限制。供应商受制于供应商的种类、产能和技术水平等。半导体行业中的光刻机,是典型的供应制约因素。流动性的内部制约,可以区分为政策和物理两个类型。流动性的内部政策制约其种类非常多,如衡量(比如阿米巴、KPI 考核)、组织、人员编制、方法、流程等等。流动性的政策制约,往往是两个极端:做多和做少。大公司、国有企业等等企业往往做多,比如一大堆的学习、一大堆的考核,配置了一大堆的间接人员。而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往往是做少,把人作为成本而非资源,把必要的管理配置,变成了费用控制。中小民营企业往往是欠管理,该管的事情都没有管起来。流动性的内部物理制约,大家非常好理解,就是设备、设施不足。设备不足大家均可理解,当前操作工不足也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