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选择反应:通过人工选择,在一定时间内,使性状向着育种目标方向改进的程度。2、选择强度:不同性状间由于度量单位和标准差不同,选择差之间不能相互比较。为统一标准,都除以各自的标准差,使之标准化。这种标准化的选择差称为选择强度(i)。3、系内选择:在家系中选留表型值高的个体。4、家系选择:根据家系均值的高低选留选留名次在前的家系的全部个体。5、育种值:指一个个体作为亲本(种畜)的价值。6、遗传力:指某一性状受遗传控制的强度。等于性状的遗传方差与表型方差的比值。7、配合力:亲本性状相互配合的能力。8、质量性状:表型呈不连续性分布,各变异类型间存在明显区别,能够直接加以描述的性状。符合孟德尔经典遗传学理论。有无角、花的颜色、血型9、数量性状:表型呈连续性分布,各变异类型间无明显区别,不能直接加以描述,只能用数字来描绘其变异特性的性状。10、顺序选择法:指对育种目标中待选择的几个性状逐一进行选择。11、独立淘汰法:指育种目标中包含的每个性状都有一个最低选择标准,各性状全都满足相应标准的个体留种。12、综合指数法:按育种目标中各性状的遗传基础和经济重要性,分别给各性状制定加权系数,得到一个综合指数,根据指数的大小留种。13、异质选配:选取表型不同的公母畜交配,也称选异交配。14、同质选配:选用性状、性能表现一致,或育种值相似的公母畜配种,以获得与亲代品质相似的优秀后代。15、亲缘选配:根据个体间亲缘关系进行选配,分为近交和远交。16、弥补选配:选择具有相反缺点的公母畜交配,以获得中间类型。(不可取)17、二元杂交: 简单杂交,即用两个品种或品系进行杂交,所得一代杂种。18、双杂交(四元杂交):是用四个种群分别两两杂交,然后再在两种二元杂种间进行杂交,产生四元杂种商品畜。19、引入杂交:在保留地方品种主要优良特性的同时,针对其某种缺陷或待提高的生产性能,引入相应的外来优良品种与当地品种杂交一次。20、级进杂交:改良品种的优秀公畜与被改良品种的母畜交配,所得杂种母畜又与改良品种的优秀公畜交配,连续几代将杂种母畜与改良品种的优秀公畜回交,直至被改良品种得到根本改造。21、驯养:指野生动物由野生逐渐转为人工饲养的过程。22、驯化:指将驯养动物置于人为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繁育,使其能在家养条件下生活、繁衍并为人类利用的过程。23、同胞测定:对受测个体的同胞的性能进行度量,依据同胞的性能记录资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