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5参考答案因果型选择题1.两汉以来,对孔子的褒封日益隆重,孔子由子而圣,由凡圣而神圣,最终在汉代公羊学中成为后世立法的神。促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仁政”观念深入人心B.儒家思想的神学化C.儒家思想的官学化D.君权神授观念的影响【解析】孔子地位由凡入圣,主要是因为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儒家地位提高,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逐渐提高,故选C项;“仁政”是孟子的观点,排除A项;儒家思想神学化主要还是由于经过改造后的儒家思想官学化,排除B项;孔子并非君主,孔子地位的提高不是君权神授观念影响的结果,排除D项。【答案】C2.下表是西汉部分丞相出身表(单位:人),据此表可知,当时选用丞相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时期功臣子外戚宗室各级属吏经学之士汉武帝5313汉宣帝41汉成帝113A.重视人才从政经历B.注重门荫,维护统治C.采用儒家思想治国D.利用宗法关系理政【解析】从表格纵向比较看,经学之士数量较多,较为稳定,故C项正确;从政经历仅在汉宣帝在位时较为重视,排除A项;门荫和血缘关系只有汉武帝时期较为重视,排除B、D两项。【答案】C3.王守仁认为士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他的观点A.说明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B.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C.彻底打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D.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政府的传统政策,材料反映的是冲击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秩序的个人观念,并不能说明当时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主要批判君主专制,而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民众安心生产,恪守良知,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王心学仍属于理学的范畴,并未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故C项错误;据材料“四民异业而同道”等信息可知他的观点对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秩序构成冲击,这反映了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故D项正确。【答案】D4.吴慧在《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中写道,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朝和清朝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的增加,玉米、甘薯种植的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明清时期粮食亩产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生产方式的制约B.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强化C.高产作物传入D.农业生产技术长期停滞【解析】中国古代一直以小农经济为主,长期来看不利于生产力的提高,A项符合题意;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属于间接原因,B项错误;高产作物传入应该会使粮食亩产量有所增长,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A5.下表中中国关税税率出现变动的主要原因应是货物单位1843年前的旧税率(%)1843年的新税率(%)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比例(%)棉花担24.195.5677.02棉纱担13.385.5658.45头等白洋布匹936.9592.53二等白洋布匹536.9586.89A.通商口岸的开放B.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C.协定关税的施行D.中国商品输出的泛滥【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843年的新税率较1843年前的旧税率减少比例是比较大的,这和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内容直接相关,故选C项;1843年中国关税税率出现变动与通商口岸的开放有关,但通商口岸的开放不是变动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指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与关税税率变化关系不大,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商品输出增加,但没有泛滥,排除D项。【答案】C6.鲁迅于20世纪初提出了改造国民性和“立人”两个相关的命题,认为中国“国民性”中存在的某些严重缺陷和弱点是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所造成的。为此,他A.著文立说,批判传统道德B.倡导民主,反对封建专制C.弘扬科学,摒弃愚昧迷信D.唤醒民众,举起抗日大旗【解析】鲁迅认为中国的“国民性”出了问题,他通过文学革命批判传统道德,因此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政治上的问题和诉求,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问题的症结是封建思想而非迷信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不出鲁迅举起抗日大旗,故D项错误。【答案】A7.全面抗战爆发以后,虽然国民党第一、二、五战区等都部署了大股部队留驻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但多以失败而告终,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则获得了重大发展。这一现象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