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型薄层色谱在药物合成中的使用方法经验总结

小型薄层色谱在药物合成中的使用方法经验总结_第1页
1/7
小型薄层色谱在药物合成中的使用方法经验总结_第2页
2/7
小型薄层色谱在药物合成中的使用方法经验总结_第3页
3/7
1 小型薄层色谱在药物合成中的使用方法经验总结 薄层色谱法(TLC,thin-layer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在铺成薄层的固体上进行的平面色谱方法, 由俄国学者N·A·Izmailov等在1938年首次报导。但直到1956 年德国学者E1Stahl较完整地发展了这个方法,TLC才得到广泛重视和研究,成为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处于活跃和发展状态。EStahl因此项工作获得IUPAC的Talanta(分析化学)大奖。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具有相同的分离原理,是依据不同物质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的吸附和解吸速率不同来进行物质的分离。薄层色谱与纸色谱、柱色谱等属于传统分析;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气谱等属于仪器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仪器分析渐渐取代传统分析,现已成为主流。仪器分析在精密性、准确性、连续性、重现性等方面,有着传统分析达不到的优点。例如定量分析多组分有机混合物,或者在有标准品的情况下确定未知物时, HPLC法与TLC法比较,具有准确度高、重现性强的优点。但是和传统分析比较,仪器分析主要的弱点就是不灵活,必须按照固定的程序操作,更改条件比传统方法繁琐得多。其次是成本高的问题,先期投入大、人员培训周期长、运行维护的人力、物力费用高。相反,这些正是传统分析的优点。因此,在普通的有机合成、精细化工实验室,传统分析仍不可完全被代替,其优势在于灵活多变、应用方便、成本低廉。TLC法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经济发展,对外交流增多,很多实验室已采用商品化的薄层板,如涤纶片基硅胶板。商品化硅胶板和自制硅胶板相比,具有性能稳定、重现性高的特点,可进行半定量分析[1]。 总之,与经典的柱上色谱,常用的气相色谱、纸上色谱,以及较近发展起来的高效液相色谱比较,TLC有以下特点:1)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2)快捷,展开时间短;3)可采用多种固定相及显色手段,方法多样而高效;4)可广泛选择流动相;5)检出灵敏度高,一般可达10-10g以下;6)样品量适用范围大;7)技术多样化, 特别是二维展开、浓度梯度展开等,展开机理亦有吸附、分配、离子交换、电泳、等电聚焦等多种,可联合采用数种手段,为其它色谱技术所不及。以上是TLC的长处,但应当指出,TLC在自动化程度及分离效果上比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稍差,分析特别复杂的样品有时有困难,也不适于挥发性样品的分析。近年来,发展了高压TLC、高效离心TLC、圆柱TLC、等离子检出等新技术,TLC在自动化和高效方面已达到与高效液相色谱同等的水平。小型薄层色谱(m-TLC)技术作为合成实验中的常规监测手段以及TLC和其它色谱技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型薄层色谱在药物合成中的使用方法经验总结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