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发展多元化评价体系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创新教育理论对学生的评价,着重考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品格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评价。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仅应关注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应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以促其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二、多元化评价思路 1 、确立评价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魂。 2 、围绕评价的发展性、形成性功能。 3 、新课程理念与校本实际相结合。 4 、从评价目的、内容、主体、标准、方法、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设计。 三、多元化评价原则 1 、主体性原则: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评、互评相结合。 2 、全面性原则:评价内容应具有三纬度特征,必须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 、民主性原则:把学生当作平等合作的伙伴来对待,可以评自己、评他人、评教师、评教材 。 4 、个性化原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 异 和不同 需 求,多用 一把尺子 多一批 学生。 5 、发展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功能。 四、多元化评价的实施 1 、多元化评价实施维度 (1 )评价目的激励、导向、改进化 多元智力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多种智力,只是这些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存在,各俱特色。因此尽量用激励性的评语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他们确立目标,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被评价者一起分析、发现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进出合理性建议,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 2 、①学业内容的评价。学业内容基本上以各学科所应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为主,基本实现了分项考与综合考相结合、学科抽测与定期验收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小组评与家长评、教师评相结合。测评内容以新课标为指导,以细化的评价目标和标准为依据,在命题上力求体现趣味性、灵活性、交际性、实践性。 ②非学业内容的评价。也就是常说的非智力因素评价。非智力因素对 于 一个学生的成长至 关 重 要 ,在非学业内容的评价过 程中 ,我们更 加 关 注 学生的学习 习 惯 、愿 望 、兴 趣、主动 性、合作 与交流 的意 识,关 注 他们的情 感 体验,学习 心 理等 。通 过 学生自 评、教师点评、谈 话 、家长参 评,小组互 评等 多种形式。让 学生更 多地 反 思 自 己 ,改进学习行 为。 3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