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共管理导论》 欧文.休斯 第一章:改革的时代 1.1 导言 1、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原理: 1)政府本身应按照等级制、官僚制的原则进行组织 2)政府一旦介入到某一政策领域内,它就可以通过官僚制组织结构成为商品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3)政治与行政能够相分离 4)认为公共行政是行政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它需要一种终身制的、能够同样为任何政治领导人服务的职业官僚 2、新公共管理具有以下一些主要观点 1)注重管理而不是政策 2)注重绩效评估和效率 3)将公共官僚制组织划分为一些在用户付费的基础上相互协调的机构 4)利用准市场化和签约包出工程的方式促进竞争 5)削减成本 6)具有一种特别重视产出目标、限期合同、金钱刺激和自主管理的管理风格 3、企业型政府的十条原则(奥斯本、盖博勒) 1)大多数企业型政府鼓励提供服务者之间的竞争 2)他们授权各公民,将控制权从官僚制组织转移到社区中 3)关注结果而不是投入 4)以目标而不是规则和规定为导向 5)把服务对象界定为顾客并赋予其选择权 6)致力于赚钱而不仅仅是花钱 7)实行分析,引入参与管理 8)采用市场机制而不是官僚机制 9)不仅重视提供公共服务,而且极力所有部门,为解决其社区文体付诸行动 4、新公共管理 管理主义 企业型政府 1.2 行政与管理 行政:服从指令和服务,注重的是过程、程序和符合规定 管理:1)取得某些结果(有效率的)2)取得这些结果的管理者的个人责任 1.3 公共部门的研究 公共管理:注重战略、外部环境的处理以及组织的广泛使命和目标 1.4 变革的紧迫问题 1、对公共部门的抨击:规模、范围和方法 2、经济理论的变革 1)公共选择理论:将微观经济学运用于政治与社会领域的经济思想的一个分支。主要假设是以完全理性为基础,断定“最好的”结果应是市场力量的作用最大化,政府的作用则相应 2 减少,允许竞争和选择。公共选择理论试着从研究官僚和政客的角度上探索政府带来的影响,并且假设这些人都是根据于自己的私利采取行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增进自己的经济利益(如他们的个人福利)。公共选择理论利用经济学的分析方式(通常是博弈论和决策论)探索政治上的决策进行过程,以此揭露在政府体制下必然出现的效率低落现象。 2)委托人/代理人理论: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上世纪 3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因为洞悉企业所有者兼具经营者的做法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于是提出...